沿着黄河遇见海|聊城山河缘之艾山脚下金浪涌

··

艾山俯视图

  “艾山外山山望山,蛟龙戏水遗石岸,灵蛙登高观盛景,黄河焦雷金浪翻。”一首《登艾山》,让人对艾山风景心荡神怡。

艾山黄河卡口段

  艾山,是聊城黄河岸边的一座小山头,属泰山余脉,处于黄河左岸的东阿境内,高程75米,占地15公顷。该山与对岸平阴外山相对峙,河道狭窄,形成了黄河下游河道一道自然景观——艾山卡口。 如今,这里不但是黄河下游河道的卡口,也是艾山黄河风景区的核心。

艾山蛤蟆石

  关于“艾山”的来历,据说先前的山上长有一种珍稀的植物,属于艾草一类,所以称该山为艾山。艾山又称“蛤蟆山”。在艾山东南坡上,有一块奇异的大石头攀附在崖壁上,形状如同一只硕大无比的蛤蟆,从远处望去,特别是在黄河渡船上来看,这只大蛤蟆正一颠一颠地朝山上爬行,被当地人称之为“黄河泛舟观动石,一只蛤蟆爬峭壁”黄河景观。艾山之前曾是济水之道,清朝时又是运盐河(大清河)河道,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之后,这里河运繁忙,从河南郑州到济南来往的河运船只不断,行船者都知道这里有座蛤蟆山,因此到了这儿都要朝山上大喊几声,试图催促这只蛤蟆赶快爬上山顶。即便是现在,人们路过艾山,不论是步行,还是骑车,或者是乘车,都喜欢停下来观蛤蟆爬山景色,或登上小山看黄河风景,或听一听黄河故事。

艾山河道远眺

  在东阿境内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艾山蛤蟆爬山位置下方有一个山洞深入山体,据说从临河的山洞进去,可以从山体的背侧出来。这个洞就是传说中的蛟龙洞。传说每到太阳落山,平时休息在洞中的蛟龙就到黄河中戏耍,而居住在山洞中的蛤蟆就爬到山上捉虫欢叫,太阳出来之前必须回到洞中休息。所以每到晚上远近都能够听得到黄河水咆哮的声音。但有一天,蛟龙戏耍累了,结果在河边一觉睡到太阳出山,它就变成一块大石头半裸露在河面,那只蛤蟆也落在了峭壁上极力挣扎。百年来,由于黄河淤积等原因,地面抬高了许多,山洞早已淤实。但是,黄河两岸杨柳青青,绿树成荫,鸟鸣花香,这只一直在爬动的蛤蟆因为贪恋景色而放松了自己的脚步,悠然地欣赏着美丽的黄河风光,至今也没有爬到山顶。这座艾山,也因山势雄伟、颜色秀丽,以及优美传说,成为人们游览黄河、饱览黄河壮美胜景之处。

艾山卡口简介碑

  艾山地处黄河下游河道瓶颈之处,黄河赋予艾山以灵魂。中国工程院2009年6月15日《钱正英院士提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新思路》载,陶城铺以上的黄河两岸大堤的堤距达10公里甚至20公里以上。2008年9月,陈效国《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与河道整治》载:高村至陶城铺河段,堤距一般在5公里以上,河槽宽1—2公里。陶城铺至宁海河段,堤距一般1—3公里,河槽宽0.4—1.2公里。东阿河段就在陶城铺和宁海河段之间。艾山与对面的山头对峙,艾山一侧的黄河井圈险工13号坝距离黄河对岸山头只有275米(如今,井圈险工对面伸向河道的山头经过开采,形成了一个山体通道,黄河河道有所拓宽),被誉为黄河下游河道最窄之处。当急速的黄河水从上游奔涌而来到达艾山河段时,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一个不是壶口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有诗咏道:“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

艾山牡丹园(资料图)

  在艾山山脚下,黄河大堤与山体两端相连,其间长930米未修堤防,依靠山体挡水防洪。作为黄河岸边的一个山体,一直在时时守护着这滔滔不息的黄河,成为黄河堤防工程上的坚实堡垒,也承载着美丽的传说。如今,人们充分艾山地理环境,加强沿黄生态建设,艾山已经形成一处集合山水、森林、牡丹、人文自然一体景区,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文化展示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园区。

艾山遗址

  艾山卡口,作为黄河文化遗产,早已被镌刻在治黄史册,优美的传说,也伴着黄河的涛声一代一代相传着。站在艾山山顶,看黄河、青山、花草,听涛声、笑声、鹊唱,为新时期黄河治理与开发所鼓舞,更为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称颂。愿黄河源远流长,让秀丽山河为人们书写出一个又一个神奇故事。

责编:田明栋
审签:侯 晓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