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课”时光》④潍坊三中:一笔一刀篆方寸 一言一行刻人生

··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王世敏 视频张顺 潍坊报道

  11月17日下午,潍坊三中每周一次的篆刻社团活动课如约而至。篆刻教室内,小小“篆刻家”全神贯注、游刃有余,或冲刀,或切刀,或朱文,或阴文,慢慢地,印石上一个个篆字轮廓越来越清晰,那力透石面的金石艺术让他们沉浸在篆刻的创作中不能自拔。

  潍坊三中位于潍州文化中心,办学历史悠久、文丰史厚,学校校址为清末金石学家陈介祺故居,金石文化圣地、享誉海内外的“万印楼”保留于校内。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史资源和地缘优势,建设学生版万印楼,将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崭新的艺术魅力。“学生的优秀篆刻作品都集中收藏在学生版万印楼,目前收藏学生印章五千余方,为学生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之轨迹和中华民族金石汉字由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潍坊三中文化馆馆长董淼介绍道。

  岁月更迭,时代变迁,每个时代的篆刻风格各具特色。先秦玺印形态各异,秦代玺印简洁明晰,汉魏晋印端正庄严,明清现代印姹紫嫣红……潍坊三中篆刻社团聘任省书协会员、潍坊万印楼印社副秘书长周国富老师执教,学生们也喜欢跟周老师一起“玩石头”。他从“汉印”的历史开始讲述,“汉代将军出征的时候,皇帝会授予将军印章,就是将军章。”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在篆刻中了解了古文篆刻的历史。终于开始动手制作了,学生们手持刻刀,一块印石、一只印床,一副大展身手的架势,刀走龙蛇间就将一块普通的石头制作成一个精美的印章。一个小时的课程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篆刻活动的体验和感悟中。“通过每周三下午的篆刻活动,让我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以后会好好学习篆刻这门技艺,为篆刻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初二学生高稚晴告诉记者。

  篆刻课程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学的特色课程,学校设计编印了《陈介祺金石文化》课程教材,既讲授篆刻技术,又传播传统文化,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推动金石文化走进课程,走进学生,影响社会,对于更好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习篆刻,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质,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董老师向大众网记者讲述。

  学校目前打造了一支百人的学生篆刻社团,近年来,学校篆刻社团的学生多次携篆刻技艺走进了全国文展会,多次参加中国·潍城陈介祺艺术节。学校组织百名学生创作百幅印屏参加“祖国印记”全国篆刻大赛,10枚印章参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举办的第十一届“两岸汉字艺术节”青少年篆刻展。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学校在学生版“万印楼”举行了“金石篆刻,红心向党”篆刻活动,一百多名篆刻社团学生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精选出以“国泰民安”“红心向党”“学成报国”“振兴中华”等为主题的印章一百枚,莘莘学子拳拳之心寄托在一方方印章里,用铿锵的誓言和美好的祝愿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之前没有接触过篆刻,自从一年前上过这门课程,对篆刻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加上国家最近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老师让我们围绕这一主题,篆刻了相关印章,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初二学生谭锦萍向记者讲出了她的篆刻感受。

  篆刻之脉络,亦是求学之脉络、为人之脉络。石可破难夺其坚,丹可磨难夺其赤。小小一枚印章,方寸之间有天地。正所谓:篆刻虽小,方寸之间,彰显灵性雅韵;育人乃大,内敛苍劲,生发浩然之气。

责编:潘 婷
审签:刘贝贝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