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流行的“存钱搭子”,真有用吗?

··

  当下,“万物皆可搭”正成为年轻人社交生活的一种写照。吃饭有“饭搭子”、唱歌有“歌搭子”、打游戏有“游戏搭子”,甚至还有“考研搭子”“逛街搭子”“拍照搭子”“摸鱼搭子”……如今,重视理财规划的年轻人之间又开始流行“存钱搭子”,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寻找有共同储蓄和理财目标的群体,通过约定打卡、相互监督和分享理财经验的方式,共同完成存款目标。

  那么,“存钱搭子”这种互相激励的理财方式是否有效?又存在哪些风险?来听听已经加入存钱“搭子”群的年轻人们怎么说。

  花式寻找“存钱搭子”,寻求“同道中人”

  据调查,当下比较流行的“存钱搭子”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一部分有储蓄和理财目标的年轻人通过微信群聊等社交平台聚集在一起,通过每日每月在群聊中强制存钱打卡、相互监督和分享理财经验等方式,共同提高存款数额和财务规划能力。这种模式旨在通过团结合作,克服个人理财难题,创造更稳定的经济基础。

  第二种模式,以家人和熟人为“搭子”,集中资金优势,来购买一些需要一定资金量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而“搭子”们“聚沙成塔”更容易有相当可观的理财收益。

  接受采访的“存钱搭子”群发起人曹曦月(化名)就给她在小红书的群设置了存钱打卡模式。根据群公告,群成员在群内需按照“当月预算+年存款金额”的模式进行个人昵称更换,每日需要按照预算、支出和结余的方式打卡记录。

  对于设置存钱打卡机制的原因,曹曦月表示,“这样是为了知道大家的计划方便互相监督,而每天打卡看到别人的开销为零或者很少就会很有动力减少自己的开支。”

  看似严格的存钱打卡机制吸引了不少有存钱想法的人,自2月末建群以来,曹曦月在社交平台上建立的存钱“搭子”群已有130余人参与。初具规模的存钱“搭子”群也让她萌生了拓宽渠道的想法,目前她在微信平台也建立了类似的群,“两个渠道模式都一样,看个人喜好,更喜欢在哪个平台上打卡。”

  当然也有不喜欢打卡的存钱搭子群主,临近30岁的“宝妈”林筱晓(化名)就在社交平台上组建了自己的“存钱搭子”群,寻求有存钱想法的“同道中人”。目前她的“搭子”群仅有几人参与,群内并未设置打卡机制,群成员可自由分享当日消费情况、记账软件及省钱攻略。

  同时,有媒体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输入“存钱搭子”等关键词,有不少帖子被推荐,大部分信息比较简单,“互相监督”“一起攒钱”“分享消费”“开支预算”等目标成为主要内容,不少网友在下方留言称,需要寻找“存钱搭子”。

  “98年,月消费1500,未婚,月收入9000。”煎包(化名)在一条帖子下方留言称,需要找到“搭子”互相监督,或者加入“组织”,以达到存钱的目标。浏览众多寻搭子留言后可以发现,与煎包一样暴露自己主要信息的人不在少数,通过社交平台点进这些用户的个人主页后,显示其“星座”“毕业院校”等内容,从其过往发布的帖子来看,甚至可以判断其生活轨迹、个人喜好等信息。

  煎包表示,他在春节前加入过一个“搭子”群,不过该群要求在月初上缴100元“打卡费”,待月末该月目标完成后,再将费用退还给个人,若没有完成目标,该“押金”可能延缓至季末才退回。“虽然数目比较小,但还是担心钱拿不回来。”煎包说。

  而以熟人关系网络为基础寻找“存钱搭子”的模式也不少见。90后宝妈晨曦(化名)和丈夫就跟同事有一个“存钱搭子”群,人数在10人左右,平常会互相分享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或其他标的,正考虑进行“资金拼盘”,买入信托产品。“信托产品的资金起点比较高,每个人出一部分才能凑齐。”晨曦说,存款收益越来越低,股票、基金都在亏损,实在寻不到合适的理财产品,大家觉得把资金“拼”起来去投资信托产品,也许风险能够承受。

  “存钱搭子”缘何兴起?真的有用吗?

  在业内人士看来,“存钱搭子”群的兴起是由于居民理财、消费意识的转变,这类群能为参与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视频:这届年轻人为何存钱也要找个“搭子”

  根据接受采访的“存钱搭子”群发起人所述,多数人加入“搭子”群是因为年龄增长储蓄意识增强,在从“0”到“1”的财富积累阶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归最基础的理财方法,也就是存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黄金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指出,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进行转变。一部分年轻人曾经也陷入到过度消费的陷阱中。但近年来年轻人在面临普遍挑战时趋向于理性消费和储蓄,也就出现了“存钱搭子”的社会现象。

一家银行里办理储蓄存款业务的柜台(文图无关,CFP资料图)

  同时,多位专家均表示,“存钱搭子”这种伙伴关系是可以促进个人储蓄意愿的一种合理手段。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存钱“搭子”群兴起,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年轻人对于人生有着更明显的规划意识,目标明确;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社群提供了相互激励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心理上的“归属感”也有助于增强存钱动力和学习理财技巧。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有同感。他认为,“存钱搭子”实际上具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提供相互激励和经验交流的平台,成员们设立共同存款目标并相互监督,增强存钱动力和学习理财技巧;二是通过集中资金优势,实现“抱团取暖”,拓宽投资渠道。

  在盘和林看来,存钱搭子有效在于核心目标是存款,而非风险投资。通过集思广益,“搭子”们可以找到相对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向,从而实现财富增值和经济安全。这种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理财模式,使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经济挑战和未来不确定性。

  万喆提醒,“存钱搭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而是取决于个体的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目前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社会仍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需要呼吁理性消费和节约观念。“因此,我们应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和消费计划来制定合理的理财和消费策略。”

  “存钱搭子”火热背后:多个环节存在风险

  “存钱搭子”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人涉身其中,在互联网上寻找、加入“存钱搭子”的过程中,多个环节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除了像上述接受采访的煎包一样在社交平台上暴露个人重要信息外,不少群组要求群成员进群要发送个人职业、收入情况、存款目标、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也让个人信息被暴露。有媒体记者在对“存钱搭子”群采访时还注意到,某群成员还晒出个人的大额存单信息,其所属银行、年化收益率、存钱额度、起息日、到期日等关键信息均被披露。

  “此类信息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雷雷律师告诉记者,在加入“存钱搭子”群进行“存钱打卡”时,难免要提供涉及个人的存款情况、收入情况等信息。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特定身份、行踪轨迹、金融账户信息等,属于法定的敏感信息。

  还有部分“存钱搭子”群组存在进群设立目标且先交“押金”的现象,在雷雷看来,此类“押金”的性质在法律定性上是模糊的,打卡网民和押金收缴人之间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合同关系,因此参与打卡的网民其实没有交纳任何费用的义务。

  同时,信托业内人士给出提醒,晨曦所在的“搭子”群“拼盘”买信托产品的行为也并不符合规定,信托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和权属关系较为复杂,“凑钱”买信托产品存在权益分配的纠纷,另外,客户私下二次、多次募资,这类行为不被信托公司认可。

不要盲目给陌生的“搭子”进行转账或汇款(文图无关,CFP资料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陌生的社群中,个人参与者不要轻信社群中的理财产品推荐,也不要盲目给陌生的“搭子”进行转账或汇款。警惕金融陷阱和骗局,保护财产安全,确保个人财务的稳健和安全。

  而对于在存钱的同时,如何做好自身资产的规划,明明建议,居民首先应该准确认知自身的收支情况、风险偏好及投资需求,合理划分消费、储蓄、投资的比例,结合个人实际和未来预期,控制负债规模。投资方面,面对存款利率下行,也可以考虑其他理财产品,但应当选择符合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不能追求保本的同时追求高收益,可以对个人资产进行合理的划分,一部分资金赚取稳定的收益,一部分资金博弈更高的回报,通过投资多元化分散风险的同时,实现财富增值。

  (海报新闻编辑 石慧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国是直通车、第一财经、北京商报等)

责编:王云峰
审签:冯世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