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龙口这帮摄影师为留守老人把“天安门”搬进村里
··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从寒冬的尾声启程,赴一场与新春的约会。即日起,大众网烟台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组织骨干记者分赴烟台各区市,深入基层最前沿,从细微处倾听“城市生长力”,真实记录时代跨越发展的铿锵步伐,立体展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图景。
时间:1月21日
地点: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黄城阳村
记者:林晓冬
“大爷,来看镜头,稍微笑笑,不要紧张。”随着咔嚓声响起,一张在天安门前的“圆梦”照片被定格下来,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阳村的78岁的姜和增老人看着摄像机里的照片满意地直点头,“拍得老好了,我这一辈子没去过北京天安门,这会也算是去了。”
在黄城阳村,像姜和增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这个坐落于山脚下的村庄位于龙口市东南边陲,从市里驾驶车子需要大道换小道,再经过盘山路,一路蜿蜒,将近一小时才能到达村里。如今虽已实现了村村通,但上了岁数的老人可能一辈子没出过龙口。1月21日上午,龙口市摄影家协会来到村里开展“村村幸福照”活动,为他们免费拍上一张“幸福照”,定格美好瞬间,可谓是十分难得且意义非凡。
一张三米多长的天安门背景画,铺开悬挂在墙壁上,志愿者们又带来一些春节拍摄道具,一个简易版的“乡村照相馆”就开张了。
“行,差不多了,我去招呼老百姓们过来。”村党支部书记姜永祥来到村委大院拿起话筒广播起来,“大家注意啦,今天市里摄影家协会的来村里给咱拍幸福照、全家福,免费的啊,有拍的抓紧过来……”
“您稍微往后靠近点,把手放松,笑起来……”“大叔朝前面看,靠近老伴一点,笑一笑……”志愿者细心地帮助老人们整理衣帽、调整姿态,并通过语言鼓励,充分调动老人们的情绪。70多岁的刘奶奶听到广播后,专门挑选了一件红衣服穿上,还特意戴了一顶红帽子,就赶过来了。“这颜色喜庆!”她和老伴互相搀扶走到“天安门”前面,端正地站着,留下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
黄城阳村是龙口市的革命老区,有着“胶东小延安”的美誉。当天,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摄影师还上门服务。今年90多岁的姜祥贵老人是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摄影师马毅和李进胜来到老人家中,为他整理好着装,在老房子里拍下了一张幸福照。“麻烦你们了啊,谢谢了。”临走时,姜祥贵老人拄着拐棍坚持要送摄影师到门口。
不光是为村里的老人们拍“天安门”合影照,摄影师们在村里也随机抓拍了不少感人瞬间:一群老姊妹在商店前拉呱,一对年过古稀的老人依偎而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还有一家人拎着大包小包从外地赶来陪老人过年的……
刘中辉是东北人,当天他和妻子、儿女、外孙等从黑龙江、深圳赶来家中陪岳父、岳母过年。这一动人一幕恰好被摄影师抓拍到,并为这一大家人在老宅院落中拍下了一幅“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合影。
导出、修图、打印、裁剪、装裱……为了让老人们能第一时间拿到相片,工作人员在村里卫生室为老人们现场制作照片。“这现在设备就是好,照片一会儿就好了。”“拍得真好看,我要把照片挂在电视柜上。”拍摄现场,不少老人表示,儿女都在外面发展,这是他们这十几年来第一次正式拍照,要好好珍藏。
忙碌的时间过得飞快,临近中午,很多老人已经回家吃饭了。摄影师朱奎和刘慧贤加快装裱动作,并为离得近的老人把照片送上门,“给你送照片了。看,这是你们四个姊妹的合影,过年摆上,多喜庆。”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与记忆,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当天,摄影师们共为黄城阳村的老人拍摄装裱了40多幅照片,这也是龙口市摄影家协会“村村幸福照”活动拍摄的第三个村庄。他们将用手中的相机,捕捉到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容、老人们脸上岁月沉淀的温暖、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温馨,充分展现新时代农村的幸福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每一张照片,都是幸福的见证;每一个瞬间,都将成为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