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手艺人⑤ | 陈田年:方寸之间演绎“光影”故事

··

  开栏语: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能够沉下性子、静下心来,做着自己的手艺活,他们雕琢着时光,也雕琢着自己,他们精于一业娴于一技,被称为“手艺人”。他们并不被每个人看见,却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沂蒙手艺人”,带您走近TA的“守艺”世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孟娜 李梅 临沂报道

  周杰伦在歌曲《皮影戏》里唱道:“剧力万千惊叹声连连,动静掌控全在绕指间。透明的眼、纯净的笑脸,只看颜色就能辨忠奸。唱念做打,喜怒哀乐……”美轮美奂的影人、高亢委婉的唱腔、娴熟默契的配合,构成了皮影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12月3日,在临沂市义堂镇太和庄,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到了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第四代传人陈田年和他的徒弟兼搭档张自超。一尺白布,几幅皮影,几根木棍在手中千变万化。伴随着陈田年口中的戏文,一幕《八仙过海》出场。光与影之间,龙太子 、杜三娘这些中国民间神话人物“活了”。

  跟爷爷游走四乡 “家什一响,嗓子痒痒”

  “这些最久的得有200多年了。”陈田年见到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后,从一房间里拿出了一个箱子,里面都是他的宝贝——皮影。这是爷爷陈玉祥留给他的。据他介绍,这是兰山区唯一一个皮影套箱。

  “那时候只是为了糊口饭吃。”陈田年说,他对皮影戏的认知源于爷爷陈玉祥,十岁出头的他就跟着爷爷陈玉祥四处演出,当时爷爷陈玉祥和搭档张贵银挑着戏箱走乡串村演出,大人小孩,早早就搬着板凳占座,热闹的场面他至今还有印象。

  隔帐凭影述千古,十指齐动掌乾坤。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在白色幕布后面的艺人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皮影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操耍技巧和唱功。演出时,皮影紧贴白色幕布活动,镂空的人影真切动人。陈田年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以前都是用牛皮制作,制作流程复杂,现在好多是用纸板制成的,尽管如此,有时候仅镂刻一个作品就要花上一两天的工夫。”台上功夫不能少,台下功夫亦不可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定型……陈田年也在爷爷陈玉祥的教授下,学会了皮影的制作方法。

  “家什一响,嗓子痒痒。”陈田年说,当家伙什响起来的时候,就忍不住唱几句、挑一段,内心那种愉悦、兴奋无以言说。但在陈田年十四五岁的时候,爷爷陈玉祥去世,陈田年与皮影戏也因此变得疏离。此后,陈田年将皮影戏连同对爷爷陈玉祥的情感尘封在了心里。

  重拾皮影戏 老文化注入新活力

  爷爷陈玉祥去世后,曾经用的家伙什都给了其徒弟兼搭档张贵银,张贵银去世前,又将皮影套箱郑重地交给了陈田年,并叮嘱他:“好好珍藏。”此时,已经和皮影戏疏离多年的陈田年思考,是不是应该将皮影戏重新拾起来?

  但,流行文化在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中高歌猛进,电视、电影已经完全取代了皮影戏这门传统艺术的功能。皮影戏在新兴事物的冲击下,渐渐难觅踪影。如何破局,成为陈田年的一块心病。

  正好,21世纪初,皮影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重新受重视。2007年左右,陈田年作为兰山区唯一一个皮影套箱保留者被发现。“重操旧业,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陈田年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曾经那些挑皮影戏的激情岁月在脑海中一幕幕重现,他找来了学柳琴戏的张贵银的孙子张自超,两人一合计,成立了五六个人的团队,开始在学校、商场、展会上演出。

  张自超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说,除了《吕洞宾戏牡丹》《八仙过海》这些传统剧目,他们也顺应时代和环境,推陈出新,创作了《仙鹤斗乌龟》。配点动感的音乐,加上标题,上场时候敲个小锣鼓。“哒哒哒嘚,叽叽喳喳……声音一响,孩子们劲头就上来了。”张自超一边比划一边唱起来。

  “有老味,有新味。”陈田年说,他和张自超经常坐在一块喝茶聊天,新的创意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他们会就合理性、趣味性、可观性进行讨论,如果合适,就会制作皮影,选择音乐,《小狮子滚绣球》《老鹰抓小兔》等这些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融入了时代特征的作品不断诞生。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绝对不能让它失传”

  尽管皮影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得到重视,但有时候陈田年和张自超也很困惑,甚至看不清楚皮影戏未来发展之路,有过放弃的念头,但祖传下来的东西终究放不下。“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绝对不能让它失传。”陈田年坚定地说。

  “对大部分年轻一代而言,皮影不过是电视上一个闪动的画面,他们从未在现实中接触皮影,对皮影没有多少感情。”陈田年说,他们会携团队去学校、商场,讲解、演绎给年轻人看。“很多人当时觉着新鲜、好奇,但操作尝试之后就放弃了。”张自超不免遗憾,同时,他相信尽管皮影戏有一定难度,但总会有感兴趣、有天赋人来修炼这门技艺。

  陈田年有意培养今年8岁的孙女接触皮影戏,“就算以后不以此为职业,接受一下皮影戏的文化熏陶,也是好的。况且学这个能锻炼大脑,你看我现在头脑灵活,思维清晰。”56岁的陈田年笑嘻嘻地说,希望能从孩子身上看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子。

  一幕一灯一皮影道不尽天下事,一摇一摆一跳跃演不完悲欢离合。两千多年来,作为曾经深受百姓喜爱的娱乐活动,皮影戏这门古老的技艺陪伴无数人度过了欢乐的时光。一场皮影虽落幕,但相信中华皮影这场好戏不会散场。

责编:李洪鹏
审签:孙贵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