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鲲城学校:深耕“五项变革”,创新课堂教学

··

  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建辉 通讯员 袁延香 潍坊报道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潍坊滨海鲲城学校从2018年起,以基于标准的教学改革为核心,开展了系列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改进行动。一路走来,从开始的迷雾重重到现在的初见天日,全校同舟共济,目标坚定、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下面将理解与思考、主要做法及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工作反思及下步打算三方面介绍一下我校课改情况。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进的理解与思考

  (一)为什么要基于课程标准做“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进?

  在崔允漷教授看来,如果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等国家培养目标是“想得到的美丽”,那么有“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的课程标准就是“看得见的风景”,而我们一线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指导下撰写的“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任务单”等就是走得到的景点。落实教学评一致,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提升。

  (二)怎样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改进?

  1.搬开课标分析的“拦路虎”,越过“华山一条路”

  在课程标准中,要找到每个单元或课时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知识载体以及学业要求、实施建议、学业质量的要求。采用层层剥笋法,分解出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的课标要求。

  附加摘录的表格。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2.做专业的“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是如何体现课标的,即找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的逻辑顺序。

  如表内除法单元,其核心是帮助学生建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一算理,会用想乘算除的方法解决表内除法的结果问题。学到什么程度呢?学生能用相乘算除的方法熟练口算表内除法。怎么学呢?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从连续分圆片到连减,到想几里面有几个几,到想乘算除口诀求商等学习过程,而教材就是这样一个呈现过程。

  3.构建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

  目标的呈现是一个层次化和结构化的体系。其核心目标是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其过程性目标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其中还要明确本单元或课时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整个目标结构应该是“通过解决某某实际问题,提取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

  4.坚持评估任务前置,引领教学进入核心素养高度

  评估任务是围绕学习目标设定的学生达成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

  评估任务分为两种,一类是核心任务,它是评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本质理解,检验其是否可以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如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其核心任务是“用上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物介绍清楚”。学生在经历了两篇不同形式的说明性例文、交流平台概括、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类文阅读,能按照三个维度介绍清楚,则证明学生掌握了说明文的逻辑结构、语言特点及说明方法等学科本质,实现叶圣陶说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也学过多年的说明文,但是时至今日,真正能用上说明文的方法准确、清楚、条理地介绍一个事物的,还真不多,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我们的学习并未抵达本质理解,所以不能很好的迁移应用。

  另一类是为了评估过程性知识技能的评估任务,如阅读完《松鼠》一课,能够说出这篇说明文的特点,以及它与《太阳》一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评估形式可以多样,如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堂观察、课内外作业等。

  5.根据目标和评估任务指引,开展落实核心素养的学习建构过程

  学习过程是围绕评估确定的实施策略。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围绕本质理解(核心概念)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形式,因为本质理解从来不是靠讲授式学习实现的。

  如初中八年级《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课的核心概念,就是在教师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讲授式综合场景下自主建构起来的,学习过程从大剧院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简单化的实验求证和专业的实验求证两个层次的验证,得到关于声音产生的物理结论,然后通过教师点拨,明白实验的本质是“把 转化 ”,清晰求证物理结论的关键能力,同时在实验求证过程中,通过点评一位学生排除干扰实验求证的举动,引导全体在求证结论时要“实事求是、崇尚真知”这一核心价值观。

  另外,在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为主体”作为指导原则,切分学习环节、预设生活情境、搭建学习支架,研制学习量规,引出学生表现给予反馈指导。

  总而言之,这场改革是一个范式层面的改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们需要经历蜕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进行再造,让学生具备专家思维,更要让自己具备专家思维。

  二、“五项变革”创新课堂教学--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主要成果

  一是变革改进路径,迭代课改目标

  几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2018年9月立项《目标叙写的改革实践研究》探索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教学设计。2019年立项《备课专业化——基于标准的教学改进》项目,探索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教学设计。2021年3月-8月,分别立项“追求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和市重大问题《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探索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2022年3月把重大问题切块立项了区高质量发展项目《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流程再造,撬动课堂改革》《双减背景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改革的目标不断的健全,由单纯的追求教学评一致到追求核心概念统领下的教学评一致。

  二是变革课改目标,并入办学体系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校办学理念,让学生更自信的适应未来社会,我们把教学改革目标与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接轨,让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深入解读办学理念:即更自信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核心素养?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人才是什么样子?我们能为未来的样子做些什么,这些要在基于标准的教学改进中得到分解与实施。

  三是“变脸”教案,匹配最新课标

  新课标的施行,正在倒逼着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升级迭代。我们从2019年开始使用“CLTA学教评一致教学设计模板备课”,2021年引进大单元教学流程,开始使用单元整体设计和单课设计备课。两个模板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从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来设计教和学。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我们更注重单元核心概念的确定以及知识的结构化梳理、结构化认知和学习,它和单纯的教学评一致相比,是基于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大活动、大背景,以“大”格局建构整体学习。

  四是变革学习方式,助力教师成长

  专业理论书籍是指路明灯,当专家资源匮乏时,阅读专业书籍也是一种策略。近三年,教师们啃了《备课专业化》《从教走向学》《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2022版《新课程标准》等必读书目。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作为大单元教学改革的核心成员拓展研读《核心素养十讲》《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研究》《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项目化学习系列丛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让老师们深度理解深化“学教评一致性”教改研究和实践,开展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之路的必要性。

  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周半天教研日集中学习理论,后期尝试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撰写。老师们在课余时间自由研读。

  除了向书本学,我们还“走出去”对标名校,“请进来”知名专家,进一步扩大老师们的教育视野。2020年,我校邀请张爱军博士线上为教师作了《为什么推进学教评一致性》辅导报告并进行学教评一致性备课实操培训,教师逐步理解了如何分解国家课程标准,如何叙写教学目标、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等问题,为基于课标的教学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提升了教师课标分解及解读能力;2021年,我们组织老师先后去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学校、青岛中学、深圳红岭实验学校、大连48中考察学习,陆续邀请知名专家、知名校长进行线上培训交流指导,邀请市、区教科院专家入校指导等。

  五是变革教研机制,高质行动研究

  1.聚焦关键问题。为更好的进行课改,学校对基于标准的教学改进实施项目化推进,把关键要素切分,小切口进入展开突破。积极在省市级课题或重大问题研究中立项。我们先后立项了市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小学生语文阅读命题的实践与研究》和市重大问题《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其中一项已结题,一项获市重大问题奖。

  2.加强组织建设。建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构建校级常态化教研共同体,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2021年开始,我们的20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分别在山东省教科研工作坊、全市教学工作会、全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会、市线上教学研讨会、区教师培训会等各类研讨会作分享。建立了大单元教学设计资源库,其中案例集马上要出版。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问题一研究一改进一实践”的校本教研,案例示范采取工作坊方式,设置“案例分享一分组研讨一专家点评”等活动环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成立“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领航工作室”,通过教学沙龙、工作坊和微论坛等,开展专题研讨,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几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开发区第一名,其中初中部无论是中考、潍坊市抽测、七年级抽测、其他年级统考都在全区第一,全市第一梯队。小学在全区抽测中均取得总评第一名的成绩。

  3.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学能力。以教学改进和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引导教师持续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改进,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的实践成果共计有3项发表,其中 “教学评一致的思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在《山东教育报上》《中小学教育》《科教创新与实践》发表,“ 任务驱动教学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获山东省论文比赛一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工作反思及下步打算

  几年的课改之路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初步建立“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对学科的整体认知、知识的本质理解以及学习动力等,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问题:

  一是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学习和认识不到位,自身没有建立结构化的学科知识网络。

  二是很多教师学科背景太弱,加之教材太精炼,很难理解概念的建构过程,更不可能让学生完整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造成学生学习肤浅,概念模糊,运用不熟练,学习障碍重重。

  三是教师对知识类型及相应的认知规律把握不足,无法翻译学生达成核心素养的样子,预设不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过程。

  四是缺乏骨干团队引领,教研组缺乏灵魂人物,使校本研讨经常迟滞甚至走弯路,使教师参与课改的信心备受打击。

  工作反思

  首先,确立教师立场改革的信念与信仰。这是一项融理论、认知、技术三重于一体的艰难改革,建立教师的信念感、教育信仰对于改革成败至关重要。目前教师由于工作压力等其他因素影响,身心俱疲,有心无力。

  其次,建立相应的行政推动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与课改相匹配。

  第三,保障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认真研判目前教师投放到教育教学时间和精力少的原因,制定学校非教学事务的“清单革命”。

  下步打算

  推出成功案例,让教师看到学生改变的样子,激活教师投身改革的动机,树立排除万难的决心,提升思想认识,掌握真正技术,坚持不懈的参与下去。

  建立考核机制,让积极投身改革并取得成效的教师得到实效;完善评先树优方案,确立各级改革先锋称号,同时在评先树优中予以倾斜。

  建立规章制度,减少事务性工作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干扰,充分保障教师的备课、教研、实施和反思时间。

  推进教师梯队建设和骨干团队打造,让一部分教师领跑起来。

  著书立说,鼓励教师加强反思意识和专业写作,积累好的经验、案例、反思等得以沉淀和推广,帮助更多的人。

责编:潘 婷
审签:刘贝贝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