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电动车充电难②|“价费分离”新政满月,京沪陕仍有“旧账”未改

··

  编者按:你家的电动自行车怎么充电?近年来,电动车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等乱象多次引发事故,触目惊心。海报新闻此前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充电桩费用过高成为阻碍电动车下楼充电的重要因素。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文,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将充电费用明确为电费和服务费,并分别标示、分别计价,2025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政落地月余,成效如何?海报新闻记者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进行了走访调查。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田柳 陈嘉伟 赵恩 刘敬怡 北京、上海、西安报道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平均每4人就拥有一辆。充电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时,充电乱象带来的火灾隐患也引发广泛关注。户外充电设施供需矛盾如何化解、充电价格怎样规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迎来全链条整治,并要求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在此背景下,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是否已告别“野蛮生长”?近日,海报新闻记者深入北京、上海、西安,走访调查近20个品牌的充电设施,其中不少品牌已调整收费方式为“电费+服务费”,但仍有多个品牌按充电时长收费。

  多个充电桩品牌:已于去年实行价费分离

  2月14日至17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东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等多个小区近10个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多数已采用“电费+服务费”的收费方式。

北京朝阳区一小区内,多辆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桩处充电

  其中,朝阳区像素小区的多处充电桩品牌均为“劲来电”,记者在扫码进入该小程序并选择空闲插座后,显示电费和服务费均为0.51元/度,提供2元、5元、8元、10元的充电套餐,且提示:“充电完成后,剩余金额将原路退回您的支付账户”。

  “我的电动车电池比较小,差不多5个小时就能充满。每次充完电,充电桩还会把剩余的钱退给我。”在像素小区居住的张薇,经常使用小区内的充电桩充电。她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日常支付页面:2月13日在“劲来电”交费2元,退款1.66元。

  在朝阳区的住欣家园、连心园小区内,多个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也均按“电费+服务费”收费。其中,住欣家园小区内的充电桩品牌为“车充安”,电费为0.51元/度,服务费为0.50元/度,服务费上限10元。

  “我们在北京都是按‘电费+服务费’的方式收费,去年就实行了。”“车充安”客服告诉记者,2024年之前,该品牌充电桩有按充电时长、功率收费的方式,2024年统一调整为按“电费+服务费”收费。“劲来电”客服也称,该品牌充电桩在2024年之前按充电时长收费,2024年也已调整。

北京一电动自行车充电场公示收费标准

  无独有偶。西安居民李先生曾于2024年向记者反映,其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按充电时长收费,算下来一度电花费4元,这导致很多用户会选择将电池带回家充电,进而带来诸多隐患。彼时,记者走访发现,西安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普遍以充电时长收费,部分站点还按充电功率细分收费规则,充电价格普遍高于居民用电价格。

  “价费分离”新政落地后,西安部分充电桩品牌的收费方式已发生变更。例如,位于西安第九十九中学家属院的“歇歇脚”充电桩显示,电费为0.51元/度,服务费则按充电功率大小从0.2元/小时至0.35元/小时不等;西安曲江香都东岸西门外的“天天充电”,电费为0.5109元/度,服务费为0.25元/小时。

  记者注意到,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明确显示,其服务费由设备网络费、设施维护人工费、场地租金(若有)、平台系统费、手续费、设备折旧费、线路及附属设施折旧费、日常运营管理费等部分构成,不同场地可能略有差异。

  北京朝阳区一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充电桩运营方需向该物业签署协议,并支付场地经营费。“他们(运营方)具体怎么收费,我们合同里没有体现。”

  京沪陕:仍有充电桩按充电时长收费

  早在2022年,北京市就已发布《关于规范本市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收费分为电费和充电服务费,电费实行政府定价,充电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充电设施经营单位向用户收取充电电费和充电服务费时,两者应当分别计价、分别收取,不得打包混合收取。

  “引导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是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用电安全的重要措施。”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

  《通知》要求,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设施充电费用主要包括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应分别标示、分别计价。对暂不具备电量单独计量条件的充电设施,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明确升级改造时间节点,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原则上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充电电量单独计量。

  新政现已发布数月。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北京多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已实行价费分离,但仍有个别品牌按充电时长收费。

“点点畅行”目前仍按充电时长收费

  2024年12月30日及今年1月3日,“点点畅行”曾在公众号两度发文称,运营商需尽快调整收费方式。“如您运营的充电桩在2025年1月1日前,未能调整成按电费+服务费的收费方式,您的设备可能将面临关停整改,并无法正常收款与充电。”

  不过,在北京朝阳区丽景园小区的“点点畅行”,目前仍按充电时长收费,交费1元可充4小时。2月14日,记者针对收费情况致电了“点点畅行”客户服务热线。“现在,国家统一要求按‘电费+服务费’收费。要慢慢实行,没有那么快,是分批(实行)的。”其工作人员称,目前浙江等部分地区正在调整收费方式。至于该品牌何时在北京调整收费方式,该工作人员尚不清楚。

  在上海、西安,按充电时长收费的情况相对较多。其中,位于西安羊头镇社区内的“叮叮充电”,依旧按充电时长、分功率收费,收费标准最低为0.2元/小时(0-100W),最高为1元/小时(700-1000W);用户还可使用充满自停功能,预付3元后开启实时计费,充电结束后返还未使用金额。而在西安曲江香都东岸西门外的“易小蓝”充电桩处,记者尝试扫码后,并未发现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该站点也未公示。

西安羊头镇社区内,一处充电设施按充电时长、分功率收费

  上述《通知》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按照明码标价有关规定,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醒目位置分别标示充电电价、服务费项目与收费标准,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为何“易小蓝”未明确收费标准?针对该问题,该品牌客服并未给出明确回答。而针对“叮叮充电”未实行价费分离的情况,该品牌客服告诉记者,充电桩收费情况由该站点的实际运营商决定,但该品牌可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督促运营商整改,“国家的政策我们知道,但有可能各地落实进度不一。”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海。近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耀华路济阳二村的“超翔科技”充电桩显示,收费标准为1元/4小时,按充电时长收费,功率上限440W,并未标明电费和服务费标准。此外,位于上海杨浦区龙江路317弄的“沪慧便民”充电站,采用固定充电时长收费,例如1元/240分钟、2元/480分钟,该充电设施同样未区分电费和服务费。

  针对收费情况,“沪慧便民”运营商告诉记者,目前上述小区仍使用固定充电时长计费方式。当记者问及新政要求时,该运营商称:“现在正在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来(进行调整),还没有到这个小区。”

  充电设施运营商:北京正按新政逐步升级改造

  2月17日,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商——智电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电行”)创始人黄子吉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北京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正在按照新政逐步进行升级改造。

  “有两种升级改造方式,一种是直接更换新设备,部分原设备的生产厂家不愿意调整资费,就只能把他们的设备换新;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在原设备上调整资费构成。目前直接更换新设备的情况不是特别多,主要是以调资费为主。”黄子吉说。

位于北京东直门的一处“充换电吧”充电柜

  “新政出台后,我们公司的新旧设备都调整了价格,主要是由从物业处接电的多少决定价格高低。我们自己申请的电表都按0.51元/度电收取,外加0.5元/度服务费,价格都向居民公示。”黄子吉告诉记者,以智电行旗下的“充换电吧”品牌为例,该品牌于2016年在北京落地,目前已做到北京市全区覆盖。2023年,“充换电吧”开始陆续调整资费或更新设备。

  “新政实施后,收费价格更低了,收费标准也更透明,居民充电得到了实惠。”黄子吉给记者算了笔账:新政出台前,“充换电吧”充电桩1元可充4小时,现在按照新的收费标准,1元大约能充6小时。

  此外,记者从西安某市场监管人士处了解到,关于电动自行车实行价费分离的政策,已在西安全面落地。2月13日,记者联系到了“叮叮充电”和“易小蓝”充电桩站点所在的属地市场监管部门。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曲江新区分局价格监督检查与反不正当竞争科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新政已落地,电费按0.5109元/度收取。该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记者通过“12345”渠道向局里反映相关情况,“有个收费截图等证据,相关所里也好核查、查处。”

  (注:文中张薇、李捷均为化名)

  

责编:姜雪颖
审签:魏 鹏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