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德模范 建美德山东|助人为乐 扶危济困 温暖齐鲁

··

大众日报记者 张兆友 赵琳

  每天天不亮,枣庄市薛城区田苑生活小区一处租来的小院里,薛城区长途汽车站职工侯成芹和丈夫孙琦早早起来淘好豆芽,到市场卖钱补贴家用。

  在这处小院里,住着19个残障孩子,他们共同的“妈妈”,就是侯成芹。

  借钱成立枣庄市智培残障人士关爱中心,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耐心给孩子们清理大便、洗衣服、做康复……从一个孩子的妈妈,变成很多孩子的“妈妈”,侯成芹年复一年地劳作,为孩子们能有尊严地活着、能融入社会而无私付出。

  前不久,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60人名单正式发布,侯成芹等16人获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我希望能有个更大的院子,让孩子们活动空间更大一点;我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些孩子。”12月5日,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侯成芹告诉记者,希望在这样的日子里,能唤起更多人对志愿工作的关注,吸引更多人当好人、做好事。

  浸润在传统美德中的齐鲁大地上,有许多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向他人提供帮助的平凡人,他们把助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最美园丁”吕文强,在这位平度市朝阳中学退休教师的帮助下,原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最终被重点高中录取;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发挥特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

  吕文强幼年丧父,强烈的同理心,促使他用微薄的工资帮助百余位特困生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达40多万元。而他经常只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对学生进行家访。

  各类学雷锋书籍物品、雷锋事迹故事连环画……在荣成市崖头街道沽河社区居民戴玉山眼里,可都是“红色传家宝”。1994年退休后,戴玉山就成了专职“寻宝人”。20余年里,他骑行10万多公里,光自行车就骑坏了9辆,“淘”回党史资料、实物等两万余件“宝贝”。

  时代在变,红色“宝贝”的价值不变。戴玉山说,退休后他共投资400万元,卖掉3处房产,还自费举办了300多场抗日战争资料展览。“我不为名,不为财,就是为了传承党史,为了提醒大家别忘了来时的路,别忘了自己的初心!”

  国网滨州供电公司物业公司员工吴守林45年来无偿操办了355对年轻人的婚事,并为318位老人送终。“我的道具比婚庆公司的家什还多呢!”照理说,义务帮忙的事,操心受累就足够了,他却搭工又搭料,先后投入4万多元购置了各类婚礼庆典道具,足足占满一间储藏室。

  面对事后送红包、烟酒致谢的,吴守林一一婉拒。用他老伴儿的话说:“老吴就想报答社会、教育后人,收钱、收物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他们是普通人,来自各行各业,没有豪言壮语,却默默奉献、热心助人,用爱心关怀世界,用行动温暖人心——

  扎根基层敢拼善闯、将老旧社区打造为示范社区的田象霞,捐髓救人、带动150余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霍中祥,扶贫济困、做红色文化传播者和热爱公益志愿者的左文平,组建团队、动员家人、用实际行动擦亮志愿服务品牌的王福卫,开办免费书院服务乡村教育的李济远、单美华,奋战防疫一线、书写最美“逆行者”慷慨壮歌的贾庆臣,诚信经营回报社会、投身公益扶危济困的爱心企业家李双举,创建爱心食堂、只为老年人一餐热饭的滕兆敏,为孤贫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被称为“孤贫儿童引路人”的徐军,成立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义务帮助被拐卖儿童父母寻亲的郭刚堂,千封信万里路、为39位烈士找到“家”的张景宪,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被称为车站“活雷锋”的索建民……

  凡人善举擦亮了“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的亮丽名片,凝聚起温暖力量,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大众日报记者 张兆友 赵琳 报道)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