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100个淄博「54」| 特色聊斋文化

··

  编者按:

  三千年泱泱齐风,八百载海内名都。如果说你对淄博最初的印象源自烧烤和人情味儿,那么穿过历史的画卷,你将会更加了解这座低调又惊艳的城市,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与厚重。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市文明办、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推出《文明的脚步——你不知道的100个淄博》专栏,带你一起领略文明淄博的魅力。

你不知道的100个淄博「54」丨特色聊斋文化

  淄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围绕着蒲松龄、蒲家庄以及《聊斋志异》等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聊斋文化。

  淄博之所以被称为聊斋故里,是因为蒲松龄被世人称为“聊斋先生”。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杰出文学家,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他19岁应童子试,县、府、道三考皆获第一,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他在本县西铺村毕际有家做塾师30余年,其间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40余万字,多数篇章均针砭现实,抒发忧愤,描画了17世纪清代社会的人物群像。《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充分发挥了真幻相生、虚实互渗的审美思维方式,呈现出情节结构模式的多样化,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称之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现有20多种语言的译本,版本达60余种。以《聊斋志异》故事为内容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百余部。

  蒲松龄著述颇丰,除《聊斋志异》等小说外,另有诗词、文赋、杂著等问世。他还根据流传于淄川一带的古老民间俗曲,挖掘整理出《迓迓油》《玉娥郎》等15个曲牌,创作出此后广为流行的、被誉为明清俗曲“活化石”的聊斋俚曲。聊斋俚曲与《聊斋志异》双璧争辉,均为中国文学宝库中值得珍视的优秀文化遗产。聊斋俚曲采用淄川方言土语结合民间流行的俗曲曲牌创作而成,内容多以家庭伦理为核心,语言不避俚俗,行文诙谐,富有喜剧色彩,贴近农家百姓,直面现实生活。聊斋俚曲俗于化境,美臻极致,是中国俗文学的一块瑰宝,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纪念蒲松龄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淄博市于1980年在蒲松龄故居原址上兴修了蒲松龄纪念馆(附属保护遗址有柳泉和蒲松龄墓园),成立了蒲松龄研究会和蒲松龄研究所,主办了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聊斋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蒲松龄研究》。纪念馆设有基本陈列“‘幻由人生’—蒲松龄生平著述文化展”、专题展、临时展等聊斋文化附属陈列,成为展示蒲松龄生平成就和淄博历史文化的窗口与名片。

  除了蒲松龄纪念馆,淄博还建有聊斋园。聊斋园坐落蒲松龄故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以蒲松龄的巨著《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内容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景区。园内建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柳泉、宦娘、聊斋宫、松龄墓园、观狐园、俚曲茶座、满井寺等景点,集知识、娱乐为一体,立体形象地再现蒲松龄塑造描绘的狐仙艺术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