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创新实践案例⑤|惠民县创新“四个融入”服务模式 以“五彩园区”赋能绳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
大众网记者 邢镇 张倩 滨州报道
为解决绳网产业集群化低、创新力弱、带动力差的现状,加快绳网产业转型升级,惠民县李庄镇围绕“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目标,加快绳网产业园区集聚、平台搭建、品牌培育、技术创新,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创新上求突破、在服务上下功夫,创新“四个融入”服务模式,打造新型绳网“五彩园区”赋能绳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新型绳网产业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省十强“雁阵形”产业集群。惠民县李庄镇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惠民县李庄镇是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生产基地,全镇拥有绳网生产及加工业户3600余个,有一定规模的绳网企业达800余家,年产各类绳网150万吨以上,年产值超160亿元,绳网产品已涵盖建筑安全绳网、体育用绳网等8个系列300多种产品,绳网市场份额占全国的80%以上,带动李庄镇及周边6万人就业。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服务效能不足、配套设施不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为进一步助推新型绳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庄镇不断从政务服务、数据赋能等方面优化做强营商环境,引进建设大通•惠民绳网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为全镇绳网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推动实现绳网企业审批服务更优、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更快、绳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高。
把绳网园区融入“服务链”,做优营商环境。搭平台补短板,园区赋能中心搭建8个党建服务平台,构建“1+7”服务格局,解决企业在融资、生产、土地、用工等方面的问题困难。实施“审批链嵌入红色引擎”工程,发布“1+7红色服务阵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实现全流程政策支持,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育先锋提效能,打破传统的“部门—企业”服务格局,组织全镇42名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与42家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开展年轻干部与青年企业家“双青联育”行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实现年轻干部成长的双促双赢。引人才强赋能,完善园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点对点、面对面,采取县专班领导“揭榜挂帅”、园区综合党委牵头、“一园一会一中心”多个平台跟进的模式,统筹部门、企业、高校、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等资源,为园区配套一条人才服务链,为企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顶尖团队,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把绳网园区融入“发展链”,加快产业转型。建园区强配套,成立绳网园区建设专班,构建以大通智慧物流产业园区为核心,六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异军突起的“1+6”发展格局,健全园区配套设施。抓招商延链条,发挥链主企业、校企合作等优势,建立政企“双向挂职”制度,推动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见效,组织由党委书记牵头的“红色招商队”赴河北、广州、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引入乐筑科技公司、组建乐通科技公司等一批新经济项目。抓改革促提升,将政策研究纳入园区支部主题党日、企业家沙龙等的常规议题,按照1名科级干部牵头、1个行业支部承办、1名党员负责的格局,组建红网李庄项目申报分队,以项目申报带动政策引入和机遇抢抓,不断提升园区发展的软实力。
把绳网园区融入“治理链”,规范涉企服务。打造“六心”服务阵地,建设污水处理厂、绳网质量检测中心,创建省级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安全环保等服务,全面提升园区生产水平,筑牢绳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建组织强引领,建立园区综合党委—党总支—支部三级治理模式,采取“三个一批”方式扩大园区党组织覆盖;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示范车间班组,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服务企业发展。组专班促攻坚,由园区综合党委牵头组建“红色动能”专班,将党建融入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体系,全面推广“一项目一支部”工作法,把最好的党员干部派到项目一线,推动园区项目落实落地,融入园区项目建设。绘网格优治理,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提升园区治理水平。将园区企业划分18个党建网格,17个商圈网格,1名科级干部、1名党建指导员、N名定制化业务指导员;在商业区划分17个小组,由机关党员和商户党员组建走访队伍。
把绳网园区融入“数字链”,强化智慧赋能。依托大通绳网国际产业园引进乐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打造综合性的绳网数字平台—汇绳网APP,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绳网企业提供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推动绳网产业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产业大脑”建设,通过建设标识解析应用服务基础平台及相关配套软件,将数据接入国家顶级节点,实现“跨企业”标识数据管理和共享,绳网产业产品追溯、供应链协同、设备故障预测等功能,帮助绳网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链智能提升,促进绳网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突出顶层设计,擦亮园区“党建红”。对外双招双引,补齐产业链,提升创新活力;对内助企纾困,培育红盟联盟,凝聚发展向心力。推动智改数转,集聚转型“科技蓝”。借助“汇绳网”APP等服务平台,先后培育省级专精特新绳网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创优发展环境,绘好发展“人才青”。引进东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新材料研究所等24家高校院所等高精尖技术人才,催生绳网专利400余项。实施联企助商,留住园区“环安绿”。构建“1+1+N”服务格局,取缔“散乱污”企业79家,完成拉丝设备煤改电工艺1100台。坚持共建共享,擦亮园区“创业橙”。以绳网创新、电商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打造中国淘宝村21个、“红网工坊”12家,实现23000余人居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