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材新增黄文秀事迹《青春之光》、《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等内容
··
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将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首先在起始年级(即一年级和七年级)使用,到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将全部完成替换。这个暑假,重庆各中小学校老师们也相继进行了培训。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对老师和学生有哪些影响?29日,上游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一线教学名师。
突出文化育人
黄文秀事迹进入新版语文教材
此次修订“新”在哪?新修订的统编教材突出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如语文教材,从《诗经》、诸子散文、汉魏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均有涉及,另外也有反映传统文化的现代文,全套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共353篇。
语文教材还增加了红色经典篇目,新选入了《雷锋日记二则》《井冈翠竹》《山地回忆》《我是青年》等课文。此外,语文教材增选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篇目,比如,反映黄文秀事迹的《青春之光》,反映新时代航天员、戍边英雄、科学家、教育家、一线劳动者事迹和精神的篇目,如《航天员写给孩子的信》《“蛟龙”探海》《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等,全套教材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文共计54篇。
值得一提的是,在语文教材修订过程中,注重加强幼小衔接,调整了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降低了教材难度。精简教材整体容量,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从14篇减少到10篇,识字课从10课缩减至8课,识字量从300字调整至280字;优化识字写字编排,优先学习字形简单、构词率高、生活中常用的汉字;延长拼音学习时间,拼音教学时间比原来增加1—2周,减缓了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
另据了解,统编历史教材新增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内容,让学生深入领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道理。
增设“阅读综合实践”板块
让学生更系统化地掌握语文知识
“新版七上语文教材的变化契合新课标理念,更好凸显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郝子硕老师说,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教材编写组在每一个单元最后增设了“阅读综合实践”板块。
在他看来,这一板块与单元导语和课文部分一道,构成了“总—分—总”的单元结构,编写逻辑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师生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统整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以语言运用为依托,带动学生文化、思维、审美三个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注重加强幼小衔接
孩子们接受度会更好
“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注重加强幼小衔接,调整了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降低了教材难度,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孩子们接受度也会更好。”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语文教导主任宋丹老师说,“拼音单元”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3个,识字少了20个,课文少了4篇,内容少了,难度也降低了,孩子们学习压力小一些。
比如,以前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季节”,其中一篇课文是《小小的船》,它跟季节的关联不是很大,老师们备课时不好准备,新教材将这篇课文调整到了后面,更符合课标的要求和整体的认知。以前小朋友要学习一首诗叫《画》,要认识“来去、有无”等几个字,对一年级孩子有一定难度,现在替换为了《对韵歌》,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此外,新教材现在最后一个单元有《乌鸦喝水》《雨点》等课文,属于新课标里思辨性阅读任务群,将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放到最后,由易到难,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实习生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