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马老师讲齐长城故事之“葵丘会盟”

··

  大众网记者 邹淼淼 通讯员 马洪智 淄博报道

  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的“齐长城探秘”课题,旨在带领孩子通过研究齐长城,挖掘齐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所谓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一切产品的总和。它既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产品,也包括制约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行为规范,还包括宗教、科技、文艺、思想等精神产品。

  齐文化,也就是齐人创造的、存在于特定历史时空的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齐长城也是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齐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齐国。齐国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放、包容的国策,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齐文化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由“葵丘会盟”可以略见一斑。

  西周末年,诸侯争霸,群雄并起,各诸侯国你方唱罢我登台,既不敢独立,又不甘心居于周王统治,人心思乱。此时天下“礼崩乐坏”,烽烟不断,位于淄博大地的齐桓公,率先搞了葵丘会盟,成为春秋首霸。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会盟场面隆重而热烈,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彼时,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王子带为太子,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郑的地位,以诸侯要拜见太子为借口,在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太子郑出席,并与各诸侯国君在一起住了几个月,联络了感情。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但又无力和齐桓公抗争,就偷偷派人去劝告郑国抵制会盟,郑国听了周王的话,离开了首止,剩下的七个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后来,齐国又去攻打郑国,迫使郑国也参加了盟约。

  不久后,周惠王死了,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周襄王感激齐桓公的拥立之功,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这就是“葵丘会盟”。

  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等等。

  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由以上盟约内容可见,齐桓公倡导的是合作共赢,而非与邻为壑,这与现在的国际秩序是相一致的。不囤积居奇,不为科技进步和民生发展设置壁垒,这也是普世价值。当然,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盟约也有局限性,但总体来说,开放、包容、合作、发展,盟约还是具有较强的先进性,这也是齐文化的内涵所在。

  物极必反。首霸春秋的齐桓公,理所当然地受到诸侯的羡慕嫉妒恨。齐国的一家独大,也令其他诸侯如芒刺在背,这为后来的吴国开挖运河、五国伐齐埋下伏笔。齐长城的修砌,提上日程。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