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集啦!品“海洋大集”的几重滋味
··
老话说:“进了腊月门,年味铺满集”。大集一开,年味就像开了闸的水,奔涌而来。
今年,山东省全面升级“黄河大集”活动,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和城市特点,于1月7日腊八节当天,在济宁、聊城、青岛三地同步举办“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新春季启动仪式。
“海洋大集”启动仪式当天,城阳大集吸引了约8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 王雷 摄
三大集的细分,是齐鲁大地不同地域类文化的明晰化,让人感受到文化山东年味的丰富多彩。
那么,首次亮相的“海洋大集”有哪些看点和滋味?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第一重:烟火味儿,拉你“没入”这滚滚红尘
“新鲜的水果,不甜不要钱!”“刚出锅的热乎包子,快来尝尝!”当你一脚迈进“海洋大集”,会瞬间被扑面而来的热闹劲儿裹挟。
在这里,烟火味儿透过吃食钻进你的眼鼻,弥漫你的周身——鱼是刚捕上来的、鸡是自家散养的、菜是凌晨在地里拔的……食物新鲜、价格实诚,大集总是让人无法拒绝。
大集上琳琅满目的货品带着浓浓的烟火气
这种烟火气弥漫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个替代词“高性价比”:“10块钱能吃四菜一汤”“12元的鲍鱼、15元的八爪鱼、18元的笔管鱼,就地加工,一大锅海鲜烩饼热气腾腾”,“锅气”接着“地气”,山东的“好品”与“好客”在网络上出圈。
作为一种周期性市场,大集连起了人们的生计和生活。在山东,星罗棋布的“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是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市场活力的重要载体。
人们在青岛西海岸泊里大集上选购风物小吃 图源:新华社
这种烟火味儿,还来自大集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人际学”——陌生人相遇,坐一条长凳上大口嗦面;熟人碰面,用几个萝卜换两个包子;讨价还价,一个默契的眼神老板就能给你抹零;谁家孩子金榜题名,谁家庄稼喜获丰收,十里八乡最新的消息常常从大集上传开……人们在此相遇、交易交流。
烟火气背后的情感交流和情绪价值也让山东大集成为一张文旅名片,不少游客将其列入必去的“打卡点”。“海洋大集”期间,青岛将组织开展260场文旅特色主题活动,推出386项文旅优惠措施,为烟火气“添把火”。
第二重:海味儿,大集连着大海的咸鲜
海味儿是“海洋大集”最鲜明的特色。在这里,海鲜是绝对主角,干的、鲜的,应有尽有——
西海岸新区泊里大集上,来一碗热腾腾的海鲜烩饼;崂山王哥庄大集上,必买的除了大馒头还有甜晒鱼;城阳上马大集上,“末货”“上马一卤鲜”远近闻名……
海鲜是“海洋大集”的主角
深远海养殖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的发达,不断丰富着山东人的“海鲜餐桌”。在烟台福山大集,蟹子、海螺、黄花鱼等海鲜一应俱全;在威海青鱼滩大集,直径5米的海鲜大锅蒸制鲍鱼、扇贝、海虹等海鲜,让人拔不动腿;在潍坊崔家大集,渤海湾大虾引人驻足;在日照安东卫大集,“岚蚝”等三倍体牡蛎,个大味美。
海鲜的“底气”来自山东是海洋渔业大省,拥有全国1/6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密度指数全国居首。202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突破90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渔业经济总产值476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创新形成“陆海接力”等生产模式和“海工+牧场”“蓝色粮仓+蓝色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耕海牧渔,更加丰盈“蓝色粮仓”。
灵山卫大集摊位鳞次栉比 韩星 摄
热闹的大集,让“到乡村去”成为一种过年新时尚,在沉浸式体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打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
不是在赶集,就是在去赶集的路上。在这个岁末年初,大集又一次点旺了“人间烟火气”,走吧,赶集去!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高齐 责任编辑:张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