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商业学校:扎根产业沃土,师生共同成长
··
海报新闻记者 刘佳琦 报道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扎根在产业的沃土里”。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基本理念,系统打造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工匠型教学团队,涌现出一批诸如毛艳丽、刘彦明等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他们在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扎根企业,为有源头活水来
离农历龙年的新年还有三天,家家户户都在喜气洋洋地忙年,冰雪覆盖的寒冬也掩盖不住年节的热闹氛围。在潍百集团中央大厨房配送中心的仓储基地,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繁忙热闹的景象,这是全市无数年货卖场的“后台”。我校的毛艳丽老师,正和商贸系的老师们一起带领物流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为集团配送业务服务,这项活动学校在春节期间助力企业的服务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7个年头。
“这可是深入企业学习的最难得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你们一定要边看边问边学,好好看看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是怎样在实践中操作的。”毛艳丽向这群高年级的学生强调,回头又跟自己的团队教师表示,“咱们老师们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啊,争取把学习到的先进理念更新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负责对接该项业务的基地负责人表示,每到年底的时候,潍坊商校的师生总是会及时出现,“雪中送炭”,最忙的时候,也是人手最不够的时候,广大师生的到来用他们的所学技能服务企业,这恰恰是企业的所急所盼,也能解决掉一部分的燃眉之急。
毛艳丽,是学校的国家级教学名师、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技能大师、全国物流行业的专业带头人。她依旧下沉到教学一线,经常带领专业师生走进企业行业,或者邀请企业专家进入学校,定期开展培训、讲座,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验到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从毛艳丽团队的日常中,看到了学校“金牌”教师团队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所做工作的缩影。
(二)金牌精神,精益求精育工匠
2022年暑假,对王书明和孙盛洋来说,很特别。
王书明是学校2014级毕业生,现在在某中央空调企业任职技术总监。孙盛洋是学校2022年获得国赛制冷赛项一等奖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刘彦明在这个暑假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刘老师,您好。很感谢您能来公司给我们传经送宝,您是制冷行业的顶级专家,我们求之不得。”王书明见到自己的老师很是激动。刘彦明是学校金牌教学团队的一员,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齐鲁名师,先后指导学生6次夺得省赛金牌,5次拿到国赛金牌。这个暑假,他带领刚刚拿到金牌的学生深入企业,既是为企业搞讲座,更重要的是,他说,“学校终归是学理论知识的地方,要想专业有更深的发展,有更大的造诣,还得到企业,到生产环节上去看、学、听。”
就这样,2022年一个暑假,天气异常燥热,刘彦明带着学生和团队教师,一遍遍地跑企业,搞研究,做讲座,他说这是他工作以来的常态。尤其是近十年来,刘彦明时不时深入空调制冷行业,同行业的工人交朋友、做兄弟,他把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培训、讲座的方式传递给站在行业前线的工人。同时,他牵头带着行业专业、一线工人到学校传授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技能,学校空调制冷专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刘彦明身上,有着学校金牌团队的老师最大的一个共性——躬身入局。那是十年前,年近半百的刘彦明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行业比赛,当时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就是在这个比赛上,他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并获得了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
孙盛洋谈到暑假的感受时感慨地说,“刘老师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个暑假的学习对我来说,受益终生,这比我拿到的金牌要重要得多。”
(三)治理赋能,协同发展建新功
2022年,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刚拿到荣誉时,校长孙中升带领团队成员研究落实建设任务时提出,“国家级教学团队既是个了不起的荣誉,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怎样建好团队,发挥团队的育人能力,办好开放、跨界、融合的职业教育才是根本出路,创新育人模式是根本目标!”
“如何办好专业,怎样发展专业?这个权力应该在教学团队,在系部。”孙中升在学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再次强调。
学校现代治理文化的建立,是学校权力结构变革的根本。潍坊商业学校的权力下放就是“切割权力链,下沉决策重心”。学校全面建立“611”(六会一章程一核心)治理结构,形成扁平化、分布式治理格局。学校发展战略、人权、事权、财权等关系学校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全面实现民主决策、智慧众筹,倾力打造适应师生成长的优质人文生态,解放教学生产力。
电商教学团队走过的是一条探索之路、创新之路。学校与京东集团深度合作,建设智慧云仓。在校企合作座谈会上,商贸系主任宋夕东坚持要在学校实训基地内建设一套真实的智慧物流运行系统,“车间建在学校,课堂开到车间,这是当前我们最为迫切的,也是最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内化知识,形成技术技能,并理解产业的内在运行逻辑。”教学团队按照“全过程、全要素、职场全景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学生边做边学,学做合一,最终实现与企业顶岗实习、职场就业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学校先后打造了六大专业群和五位一体的人才发展平台,并立项建设了8个省教学创新团队。学校与海尔集团、一汽大众等37家企业共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同体,与8家国内知名文旅、餐饮企业和酒店共建智慧文旅产业学院,与济南舜耕山庄等省内多家五星级酒店共建“鲁菜工坊”,与京东集团共建智能物流作业区,对标京东物流智能园区“亚洲一号”无人仓,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室。
“高品质产教融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品牌竞争力。”孙中升校长说,“在推动这个品牌竞争力持续发力的过程中,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statics/hb_pc/images/hb-head.png )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2.png)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