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牛人丨孙德东:敢叫盐碱滩涂变沃土良田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单小东 潍坊报道

  编者按:“人勤春来早,牛年劲更足。”牛年,是埋头苦干的一年,是无私奉献的一年,是开拓进取的一年。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品格。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国人的奋斗,城市的进步源于每个人力量的点滴汇聚,人是时代的缔造者。即日起,大众网潍坊推出“潍坊牛人”特别栏目,寻找潍坊那些默默耕耘在一线的“老黄牛”“拓荒牛”和“孺子牛”们,讲述他(她)的故事,传递他(她)的“牛”精神。

  在潍坊昌邑,有这样一位牛人,他年少入伍报效为国征战沙场,退伍后做供销、承包盐业公司、干化工扬帆商海,2002年起,他回到家乡报答桑梓,硬是把“十年九不收的”撂荒盐碱地开垦为稻苗浴水、苜草芳菲的沃土良田。

  多年来,59岁的孙德东凭着“踏踏实实就是干”的态度,成立公社,带领村民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己任,组建“村集体+企业+农户”的青阜农业综合体,修渠建库,引淡水降盐碱,进行大面积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推行规模化、多元化、标准化种植,建成了拥有完备种植产业链、面积覆盖十多万亩的良田,走出了一条农业振兴的青阜模式。

引水拓荒,盐碱地变“海绵村庄”

  位于昌邑市柳疃镇北部的青阜村等地,农田的土质盐碱化程度高,种植粮食作物难度大,遇到年景不好经常颗粒无收。“我出生在这片盐碱地上,从小感受着一代代昌北人的勤奋和艰辛,当时老一辈人流传着‘十年九不收’说法,很多老农民对于种地这件事感到很绝望。”对于曾经种地难的艰难岁月,青阜农业综合体负责人、青阜村村主任孙德东依然历历在目。

  孙德东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承包经营过盐业公司,干过化工,虽然自己的企业顺风顺水,但眼瞅着昌北大片的土地收不了多少粮食,他倍感焦虑。把全国最大的卤水储地变成良田,必须首先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和土质的问题。2015年,改变青阜的计划开始了。

  “引水!”从地理位置上看,青阜村往东距离潍河大约20公里,引潍河水解决灌溉水源问题成为孙德东与大家形成的共识。

  “光铺设管道就得投入1800多万元,什么时候能收回投资?”家人和村民们从开始一度质疑引水工程的可行性。但在孙德东看来,只要有可行性,想干的事就一定要干成。他拿出自己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全身心投入到引蓄水工程建设上来。在旁人看来,他的想法很“硬核”,“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德东的行动也得到了昌邑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关注和鼎力支持,昌邑市水利局组织出具了项目论证报告,大规模的引水、蓄水工程全面展开。

  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先后投资1.7亿元,铺设管道37公里,打机井40眼,终于把滚滚潍河水引到了青阜田间。饱受缺水困扰的青阜人群情振奋,齐心协力,充分利用闲置空地挖池塘建水库,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大大小小水库湾塘32个,把附近村庄和田野沟渠中的雨水全部收集到水库湾塘中,最大程度地减少雨水流失。这些水库湾塘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旱能浇、涝能蓄,蓄水能力达到了500万立方米,每年还可收集100多万立方米雨水。潍河引水、井塘汇流、倒逼卤水,构建“海绵村庄”,一系列淡水降碱压盐工程的实施有效终止了昌北滩涂水源短缺、海水倒浸、土地泛碱这一最大的历史性灾害。

  有了水,就可以进一步解决土质问题。在孙德东和村“两委”的带领下,青阜村先后与国家、省、市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组建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病虫害监测站和由16名兼职专家参与的科研攻关团队,依托人才和科技支撑,通过深翻压碱、提取地下卤水等形式改良盐碱地2.5万亩,通过种植苜蓿、棉花、中药材等耐碱作物来逐步改良盐碱土壤。这些地块经过改良后,种上了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

  “有的盐碱地原先基本什么也不长,20年没深翻一回,我们集中流转土地后连续四年进行了深翻。”孙德东说。如今,曾经弱土薄收的“盐碱地”已经变成了车盈穗丰的“吨粮田”,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率。

种地是个实在活儿,别和老百姓玩心眼

  土壤改良获得成功后,结束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实行规模化种植势在必行,也成为大部分村民的共识。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7年在昌邑市、镇、村和有关各方共同协调努力下,组建成立了昌邑阜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青阜农业综合体的经营主体。其中孙德东的丰瑞公司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青阜村集体以蓄水湾塘、“四荒地”入股,村民以承包土地入股,阜瑞公司每年把经营利润的60%拿出来进行股权分红。

  阜瑞农业刚成立时,全村364户有359户以承包土地入股,每户每年可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青阜农业综合体的这种运营模式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股权分红、经营务工等多种收益,解决村民“打工顾不上种地、雇人种地成本高”等问题。2020年底,企业为村民分红100多万元,村集体和村民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种地是个实在活,账谁都会算,别和百姓玩心眼,农业不是商业,要让利于老百姓,才能得民心。”孙德东说,土地大规模流转后,原先依附于土地的农民解放出来,有的进城打工,有的当地就业,村民不但有土地流转租金这块稳稳的收益,还可享受一份合作社股权分红,原先手里的那份薄田如今成了“香饽饽”。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经营。目前,整村土地流转村庄达到15个,托管土地辐射龙池、卜庄等周边多个乡镇,全部流转托管土地面积达到10.2万亩。青阜农业综合体因地制宜,实现了玉米、小麦、棉花、花生、小米、大豆、苜蓿、高粱等作物的多元化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种植、经营和管理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农田智能化管理,科技人才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在青阜农业综合体大数据智能控制中心,农田里的庄稼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通过监控系统一览无余,各种田间管理设备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实现有效的田间劳作。孙德东告诉记者,目前核心区的一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将来坐在办公室里种大田不再是梦想。

  围绕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青阜农业综合体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了青乡为农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大数据智控中心,将水肥一体化、温湿度检测、光照指数等数据统一收集、汇总、研判,用大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技术调控。

  依托规模化种植的优势,青阜农业综合体致力于与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设立了抗病虫害小麦育种基地,开展良种培育等核心技术攻关;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设立鲜食玉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2万亩“山东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昌邑示范区”任务;建立了病虫害防治实验室,病虫害发生率下降了60%……

  “我们与高校院所合作,今年承担了220个小麦品种、56个玉米品种的育种攻关任务,青阜农业的技术含量将越来越高。”孙德东表示。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与多家高校的专家团队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平均五六百人次的专家团队在这里进行科研攻关。“现在我们自己就拥有近20名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下。”说起人才储备,孙德东信心满满。

有态度、有责任,做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老将新兵

  近年来,孙德东所在的青阜农业综合体还投资1.2亿元购置大型拖拉机、智能配肥机、植保无人机等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300台(套),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日烘干能力1050吨的粮食烘干塔和5000平方米的粮食储存库,形成了耕、种、管、收、烘、储、销一条龙社会化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经营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青阜农业还加快实施“互联网+”工程,对接全国供销社“供销e家”及省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资、农产品社区两个电商平台,逐步打造了“网络+实体+配送”运营模式,推动了线上线下联动经营,有效开拓了市场,增加了销量。2019年以来实现线上销售收入1600多万元。

  不图安稳、不走老路,敢闯敢试、埋头苦干,这是潍坊昌邑柳疃镇青阜村村民们对孙德东的普遍评价。“赶上了好时代,要为孩子们做个榜样,我们这代人就是干事的。”孙德东在采访中流露出更多的是对做事要有的态度和责任。青阜农业综合体近年来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新修道路、栽植绿化苗木,村庄道路硬化率、亮化率、环卫托管率均达到100%,村庄一改过去脏乱差的老面孔,街路整洁、村风文明,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2020年,青阜村成功通过评审,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放眼望去,现在的青阜一望无际的土地上勃发着旺盛的生机、连片的沃土散发着沁人的清香、波光粼粼的水库浇灌着丰收的希望。敢叫盐碱滩涂变良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孙德东的“硬核”令人钦佩,相信青阜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责编:焦 雪
审签:刘贝贝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