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信息工程学校:以武育信,重塑学生精气神 ——新时代中职学校武术特色教育体系探索与构建

··

  济南信息工程学校秉“信”立校,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工匠精神培育,引领学生以武养德守信念、以武启智提信心、以武笃志健步行。借武术之力,提振学生精气神,依习武之风,打造“信步德育”品牌。

  自2019年起,历时4年,将武术课程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同步推进,初步构建武术育人体系。学校师生参加各类武术赛事、展演,成绩显著,育人成效初步呈现。2023年,学校从发展全局角度审视武术教育,对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出相应调整,完善提升武术教育体系建设,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将武术特色教育模式和实践成果面向省市乃至全国推广。

  锁定学情,准确定位,做好“以武育信”需求分析。2019年10月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将武术以限定选修课身份荐入校园,中华传统武术体育项目正式纳入校园体育课程,国家一系列政策保障为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确定了方向。调研发现,武术特色教育与中职学生发展特点高度契合。一是塑品养德,自我探索需要。武术实践本身就是自我探索,在具体招式中自我纠正、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对练、团队操练中提升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满足了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所需。二是启智润心,具身学习需要。中职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确,情绪波动较大,自律性差,武术教育的实用性不仅体现在强身健体,更在于从一招一式中得到松弛感、归属感和获得感,满足了中职学生具身学习所需。三是笃志健行,自我发展需要。中职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能够接触到多样化教育资源,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武术实践中。武术的协调性、灵活性,是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武术特有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可能。

  问题导向,理清思路,确定“以武育信”实践目标。一是完善武术特色教育体系。2023年,学校首次以战略思维对武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出调整,突破以往“点”性实践的不足。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武术教育功能价值之间的密切关系缺,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借助武术教育助力学生养德守信念、启智树信心、笃志健步行等方面综合素养提升正是育人所向。三是探索具体的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前期学校武术教育的社会影响,探索确立长远规划,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项目成果应用推广。

  整合资源,明确指向,落实“以武育信”关键举措。一是战略性思维规划全局。依托前期实践基础,从团队建设、计划制定、阶段反馈、实践总结四个递进式任务完善体系建设。通过“鱼骨图”“图谱构建”,将学校武术教育实践十年发展规划有序呈现,在体系图谱分支中,展现了各环节之间结构性与关联性。二是针对性施策指向需求。立足全环境立德树人,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本,把目标和任务锁定在培养人,发展人。通过“问卷调查法”定位中职学生发展特点,深入研究武术教育原理、武术心理学原理,重新审视中职学校实施武术教育的需求指向性。研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将武术教育写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意见,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等进行分层次教学,完善相应教学计划与评价机制。三是科学性分析凸显成效。通过“数据分析法”解决武术育人效果停留在主观层面问题,将武术教育与课程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相融合,采取可视化评价机制,通过 “常规考试”“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进行伴随式记录、个性化画像、针对性施策。数据循证,诊改交替。自7月以来,2000余名学生形成成长轨迹档案,有数据、可视化。四是规范性应用辐射推广。通过合理构建可复制、规范性、逻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项目成果应用推广,借助“建模法”将课程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优化凝练为“四课一评”武术特色教育模式,夯实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综合改革成果。

  破解问题,调整反馈,创新“以武育信”实践路径。一是实施宜动宜静武术特色教育。由于初中阶段部分学生缺乏锻炼,体质差异明显,尤其是特异体质学生比例上升,不便参加全程武术活动。学校根据学生不同体质状况、专业、性别,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分层次教学,鼓励学生尝试通背拳、长拳、太极拳、瑜伽等“宜动宜静”武术项目,以武启智,以武生慧。二是“图谱构建法”重构武术特色教育体系。以实施目标、内容、举措、评价为主线,着眼于中职学生“信”的培养,聚焦课程、文化、活动育人实践,依托“四课一评”教育模式,打造成熟完善的中职学校武术特色教育体系。三是从“顶层设计、内容、制度、方法”四个方面创新实施路径。在顶层设计中,研究内容与实施举措更加关注武术教育与人全面成长的关系、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锚定中职特色,实践、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术特色教育体系,既对同类学校有借鉴意义,更是立足于自身的重构与创新。

  提炼成果,推广应用,助推“以武育信”评价显性化。一是完善的武术特色教育体系。建成武术教育基地1处,增设武术文化社团 2个,制定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武术教材2 套,完善了武术教练与体育教师“双师制”授课形式,培养了一支以武术教练、体育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共同组成的武术教育专业团队。二是“四课一评”武术特色教育模式。以武术技能课、武术文化礼仪课、武术个性拓展课、武术考段提升课和各具针对性的评价方式搭建而成的,最终指向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四课一评”武术特色教育模式,在不断深入摸索中走向它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三是明显提升的比赛与体质监测成绩。经数据比对,中职二年级数字媒体班学生体质项目实施前后,90%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得到小幅度提升,学生千人武术展演获全国一等奖,女子少林拳全国第2名、第3名,女子对练第4名,男子少林拳第7名第8名。四是良好文明礼仪习惯与自信样貌。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自信乐观的心态也在逐渐形成。实施武术教育以来,孩子们从低头走路到主动问好,从口不择言到礼貌用语,从微笑示意到抱拳礼,在学校承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及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所展现的自信阳光形象和热情规范服务,点点滴滴改变无不诠释着武术教育魅力与力量,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已陆续深植学生内心。五是拓展平台推广应用。武术队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分赴街道、村居开设“全民以武健体会友”“健康八段锦,活力进乡村”等社区武术公益课程。定期派出师生前往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长清实验小学、省实验小学,长清第一初级中学等各类学校开设公益讲座、公开课、示范课,累计近50学时。项目负责人总结提炼学校武术教育经验做法,为全省乡村骨干校长和教师做专题讲座2次。接待近30家省内外兄弟学校到校交流,承接3期骨干校长培训班,就武术育信工作作专题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以《“以武育信” 重塑学生精气神 ——山东省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构建新时代中职学校武术特色教育体系》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学校武术特色教育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责编:刘佳琦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