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在春光里遇见你(大散文)

··

重点推荐|在春光里遇见你(大散文)

作者 崔洪国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杏花开放的那些午后和黄昏,单位的同事也三三两两到花丛中打卡留影,分享着一树一院乍泄的春光。

——题记

那天晚上从济南返回烟台,听同事跟我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单位那棵杏树在周末开花了,我听了很想当时就一睹芳华。今年的春天天气真有些蛇的那种特性,上蹿下跳,忽冷忽热。有些花本来要开了,一阵寒流过来,忽如冬天又回来了,那些正待绽放的花儿赶紧裹紧了骨朵,皱紧了眉头,等待着寒冷过去,天气不再反常了,那微醺的南风把她们唤醒。那棵杏树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天暖那会,我每天中午都要到树下,那几天院子里开满了迎春花。迎春是春天的第一波花,刚过完年就陆续开放了。色彩淡黄,在和煦的春光里显得别具风情。待万千的花儿一起盛开,兀自是一个层层叠叠的色彩世界,一朵一朵,从草间,从水畔,从石隙,从房前屋后迎着春天舒展开来,没有一点的孤芳自赏。

那几日,冬春的分野在西伯利亚滚滚而来的寒流面前正难解难分,分不出高下,一个想催着另一个赶紧走,一个还恋恋不舍那冬日的凛冽和苍茫。那棵杏树依旧是紧缩着枝干,在寒冷中等待着。寒流来去匆匆,周末两天突然有了入夏的感觉。春季乱穿衣,街上匆匆过往的行人有不少就穿上了白色的短袖T恤,明湖和龙鼎湖畔也多了戏水欢闹的孩子。这样的天气最能转化为春天里光和热的能量,加之地温早已进入了春日,节气也已过了春分向清明了。所以当这些能量穿透了层层阻隔,渗透到那一棵树和无数花骨朵,所有的含苞待放在一夜之间就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了。院里的那棵杏树就是在我回济南的这个周末,和我捉迷藏一样。临走那天,我还专门过去看了一下,静悄悄的,等待再次重逢,就是一个洁白如玉,晶莹如雪的世界了。花瓣有大有小,从低处到高处,一色的粉,一色的白,一朵一朵汇聚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平时还没有见到的蜜蜂也都嗡嗡地飞了过来,加入到那一片洁白的世界中,与风中的杏花共舞着,共享着。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杏花开放的那些午后和黄昏,单位的同事也三三两两到花丛中打卡留影,分享着一树一院乍泄的春光。那些杏花,还有待放的桃花,那些已经过了盛花期的迎春和正在怒放的连翘,构成了这个院落最美的春景,也是附近除了天地广场,最能汇聚满园春色的场域。离着我的窗子也近,我开窗就能看到花开,就能闻到花香,就能听到花丛中的鸟鸣,就能听到假山上那潺潺的流水。“但见时光流似箭”,从去年的三月到如今,一转眼就是一年了。这一年,每天都能看到这些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日落月升,百鸟鸣唱,清泉叮咚。从去年到新单位的第一天起,我就尝试着把大家身边熟视无睹的唯美分享给身边每一个人,分享每天都能朝夕相伴的星月、花海、阳光、草木和人情,也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很好方式。

从去年3月26日到单位的第一天起,我就留意到单位的同事每天也都在留心地观察着这个精致院落的一花一树和一草一木。我听不少的同志说院子的气场很好,那些绿化的树,那些盛开的花都是当初有这个小院的时候,单位的新老同志一棵一棵栽下,一遍一遍浇水,一年一年修剪、打理,眼见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虽然有的同志对于这些看不见的变化不善于直白表达。但他们对于单位的那种归属和如家般的温馨感溢于言表。最好的沟通就是从共同认知的话题开始,那样就能由浅入深,栩栩如生。所以,我把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嵌入到每个人叙述中的风雨同舟与守望与共中。我在我的日记和随笔中写到了身边的同事对于一株花草的呵护和欣赏,其实那就是多少年如一日形成的,一种对于美好和真诚的个体认知和群体信仰。每个人从我们的交心谈话中,从我的文字中去寻找自己与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共情的岁月,并逐渐向我打开了彼此的心扉。

今年春晚,听着王菲那首《世界赠予我的》,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赠予我小小一扇窗,也赠予我屋顶。有人要回望,有人要憧憬,借一朵白云,拍一张合影。歌词确实打动了我的心,我听得也很陶醉,很入心。那会,正是万家灯火,在泉城济南的家里,我和所有人一样,与家人分享着年夜的欢乐和吉祥。心中还想到了一个与赠予相关的话题,其实赠予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正如这首歌唱出的人们内心共鸣一样:当我们以温柔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世界亦会以同样的真诚,回应生命中每一个探寻,赠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美好。我从网上还找到了一位叫阿清的歌手唱的另一首《世界赠予我的》:沙漏倒转时光的裂缝,年轮在树下刻成暗语,我收集朝霞酿成蜜酒,等待月光来开启。世界的赠予,可以多姿多彩,形色迥异,但唯有真诚,最能贯通每根感动的神经。

对,真诚,是让人心心相印,心路相通的通幽曲径。在每天的来往中,在那些看似再平淡不过的寒暄中,在那些再正常不过的谈话聊天中,我努力走进每一个人内心的深处。有的心中有不平之气,我就坐在对面仔细地倾听那种来自内心的诉说。诉说需要信任和勇气,用心倾听释放的是一种善意和美德。再多的不平,在微笑和真诚面前都会化为一滴水,一朵云,一束花,报以真诚和善良的理解和包容,也许不用多久就会如清泉润泽,云水从容,花开锦绣,成为了一种可以互相影响和传递的正气和能量。无形之间,那种不平之气就烟消云散了。

有的心中有戾气怨气,我就努力地让自己保持平静和平复。人生每次见面都是一次相逢,彼此把一个微笑留给对方,留下的不仅是微笑,更是一粒等待破土的种子。或者一个真情的微信留言,一组单位小院阳光鲜花的美图分享,一段细微之中观察到的温暖互动。原来是这样,美好真的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无心那些美丽的风景太久了,把心打开吧,眼前是繁花似锦,不远处就是海边的云涛明灭。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从刚到单位的时候提出的愿景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写真。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美好面前驻足停留,欣赏分享。

去年到烟台后,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和创作的习惯,而且在不同的场合把这种坚持传递给身边的人和单位的年轻人。就在前不久,我的文学导师焦红军先生分享了他的长篇散文《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我记住了他在文章说的:本来我只想寻找一片绿叶,岁月却给了我一片森林。身边的每一个人何尝不是一片绿叶呢,精心浇水培土,自然会长成一片葳蕤的森林。记得到单位不久,我与自己也约法三章,拒绝了很多交际的场合,精力和心思更多的在单位,住处和泉城的家三个点上。

接近一年的日子里,我从京东下单了很多书,都是岁月淘尽之后留下的珠玑。在青年人座谈会上,我与他们谈读书心得,单位年轻人传承了好书分享的习惯,很多人在读书会上从读书心得,学法心得一直分享到自己的工作心得。那些分享也成为润泽每个人心田的阳光和雨露,不断地萌生着春风化雨的力量。有的同志从我的文章中知道我喜欢李清照的词,为我留心从书市买了清照的词传、词选和赏析。那本赏析是海南出版社出的火凤凰文集的一本,还有巴金老人的亲笔题词,弥足珍贵。书香,成为工作的交流和互动之外我与大家建立沟通的良好介质。我还精心挑选了自己反复读过的书籍,在青年座谈会上赠阅和分享给大家,从一本书的分享,让每一个人自觉向对方走近。

我从参加工作后,在不少的地方和岗位从事过管理工作。管理说白了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沾化冯家,海阳徐家店,在当初省厅的处室,曾经与很多不同团队的同事风雨并肩,收获的不仅有风雨之后的彩虹,更多是那些在一起披星戴月,摸爬滚打,酸甜苦辣的苦乐年华。很多瞬间也许不精彩,但充满了温馨和温情。“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每每想来,是那份始终坚守的职业信仰和彼此的肝胆相照让看似普通的友谊超越了时空,在光阴荏苒之后依然丰盈在远隔山水的关心和问候之中。所以,有时间想起曾经一起栉风沐雨的那些同事和战友,指尖滑动一下手机,一个视频,几句关心,瞬间便如一股暖流从遥远的地方向着自己奔涌过来,在眼中,在心中,那么切近,那么熟悉。虽然时间不长,但这种感觉正在我与一群曾经素昧平生的同事之间复制着。

管理的至高境界除了这种心心相印,心心相融的坦诚、真诚和赤诚,还有就是基于此的理解、尊重,包容和发现。作为群体,这种理解、尊重,包容和发现可以凝聚为一种集体的信仰,作为个体的每个人,其实就是对自己内心诉求的理解,自我价值实现的认同和自我潜力发挥的鼓励和认可。每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心理诉求,不过是有的表现强烈,有的表现微妙而已。谁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呢?所以,在相处的过程中,我不断地用激励和鼓励为大家的价值实现和潜能发挥助力。

我还尝试着实行分众化管理。让女干部、年轻同志、公职律师都有自己的舞台和归属。女同志在一起,把话题聚焦在心理健康,社交健康,工作健康,生活健康,曾经伴生的焦虑和困惑在看似无解之中寻找到了注解和平衡。青年干部的能力展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从deepseek,摄影,到展现工作和精神风貌的情景剧、三句半、短视频,从不同的维度展现出青年干部青春激昂奋进的活力和朝气。越来越多的年轻同志开始自信地走上人生的前台,在不同的职业竞技和业务比武中施展着抱负和才华。不断精准地寻找和定格着自己的人生舞台,千方百计创造着属于自己的C位。从日常与那些年轻同志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这种渴望和追求在他们身上勃发出的强大力量。

“事作于细,必有所成。”虽然这么说,但改变积习确实需要时间,需要绵绵用力。到单位后,我有时间就到每一个办公室,在单位的角角落落,观察和发现可以改变,能够改变的细枝末节,并不断地把年轻人身上勃发出的强大力量化无形为有形。每个科室把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细化为工作导则,上墙公示,每个人每天抬头就能看到。我把原来的经验复制到新的单位,要求每个人从每天的制式着装和办公物品的整洁有序摆放等点滴做起,形成了每个人融于心,见于形的行为公约,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成风化俗。年轻人开展了正能量口号征集活动,“独行者疾,众行者远,齐心者灿”“跬步至千里,汇流成江海”“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去年参加完两期局里组织的大轮训之后,我让每一名参训人员都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每份感悟中都有对于集体和个人的期许,都有闪闪发光的真知灼见。在日新月异的改变中,所有这些都成为改变现实的力量源泉。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身边一位同事经常向我提议,所有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变化最好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看得见,摸得着,可触可及,成为规矩,才是长久之道。这是再简单明了的道理。记得去年刚到单位,工作千头万绪,我和大家理出的思绪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要有身在这个集体,知这个集体,爱这个集体,建这个集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团队意识。我让综合和政工对形成的意见实施清单化管理,每一项任务的目标完成了,就做销号处理。每一项管理有效了,就形成规范和制度,让集体和个体在润物无声之中不断转身。发轫于生活和工作,见诸于管理的这些规矩成为你我之间约定俗成的契约和遵循,人与人之间感受到了春天里阳光的明媚和实实在在的温暖与舒服。也就是很多人在心底一直信奉的一句话:人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是舒服。想想也是,在一个集体中每天的相逢遇见和在一起的时光,比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每天坦坦荡荡,舒舒服服,比疙疙瘩瘩,拧拧巴巴,开心多了,熨帖多了。

记得去年刚来的时候,我心里也是忐忑不安。该面对的注定要面对,但该如何面对,心里没有底,七上八下。在已经过往的三百六十五个平常日子中,我也有过或进或退的犹疑和彷徨。那样的时刻,我就会静静地倾听身边人和家人的诉说,那种畅所欲言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进退的至理箴言。或者,我会一个人,在院子里,看着那些花开花谢,听着那些如天籁般的鸟儿的鸣唱,像一名天空的流浪者一样,让自己神思飞扬。在黄昏的夕阳中,沐歌而行,踏风逐浪,在放空自己的同时,寻找一种新的回归。

“心似浮云常自在,意似流水任东西”。心似浮云,意似流水,给人都是一种光阴逝水,时序如梭的匆遽之感,恰如这个春天,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春意盎然了。从去年到今年,我在手机中留下了一年四季关于这个院落的所有风光记忆,从一束花开花落,到一轮月圆月缺。这个时间,也是这一树的杏花,一树的桃花万紫千红,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杏花深处醉如烟,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明媚绚丽的春光里,想必还是那千朵万朵的杏花桃花,怎么这个春天,两天不见,就给了我那么突然的自我和初次相逢般的惊诧和喜悦呢!想来是这心里有了太多的思虑,把这本来再正常的春光冷落了,看这文中细琐漫漶的文字便知。好,权且放下,放空,走进春光里,细品慢享在春光里与你的美好遇见。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