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临港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
3月9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主题临港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临港区党工委委员、经济发展局局长宋靖航,临港区商务局局长林华栋,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孙荣华介绍临港区“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工作有关情况。
1月28日,威海市2023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临港区迅速行动,1月29日召开临港区2023年工作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动员临港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坚守“工业立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初心,树立“大抓经济、大抓突破、大抓基层、大抓落实”的鲜明工作导向,抓紧抓实先进制造业、涉企服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创新等十项提升工程,主动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临港实践”,奋力开创现代化产业新城建设新局面,在威海市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中争当排头兵。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临港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十周年、各项工作整体提升、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临港区将把经济工作作为今年最核心的工作,坚持“率先突破、跨越发展”,不断夯实基层基础,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聚力精准服务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动经济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抓重点项目 加快建设、增后劲
围绕临港区总投资228.6亿元的73个省、市、县重点项目,重点推进高端碳纤维产业化、威鹏晟真空泵等16个省级重点和广泰应急救援装备基地、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等9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紧盯国家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继续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性资金支持,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目前已有铁路智慧物流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4个项目获批专项债额度3.5亿元,为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抓特色园区 培植产业、扬优势
以三大重点园区为载体,深度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打造省级集聚示范区。依托碳纤维产业园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着力打造碳纤维特色小镇,依托金沙岭创业岗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依托高端装备加速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特色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临港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让特色产业园区成为临港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创新发展的主动力、开放发展的主窗口。
抓企业培育 做优服务、固根基
今年以来,为临港区企业兑现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解决众多企业的燃眉之急,彰显临港区兑现承诺、关心企业、扶持发展的勇气和决心。目前正在谋划进一步加快惠企政策兑现,争取今年年中再完成一批政策兑现,帮助临港区企业掌握发展主动权。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快、准、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发展中的问题,立足个性问题个性解决,共性问题政策解决,用心用情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年内亿元以上企业突破40家,获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单项冠军3家。
抓消费拉动 完善配套、扩内需
强化政策保障,将商贸、物流、科技等15类重点服务行业纳入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服务业多行业、多业态发展。聚焦三大商圈,以扩大城乡消费为主线,扩展商圈辐射半径,盘活闲置商铺,激发商业活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市立医院南院区、观澜国际养老公寓、冰球馆、棒垒球场等设施,整合资源、发挥集聚优势,迎合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抓营商环境 激发活力、求突破
将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大抓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强走访,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每月定期开展走访问访,让企业获得政策信息、反映困难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提升服务,在推行“集成定制包办”“一码集成”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再造流程,将更多数字元素纳入各项涉企服务中,助力项目加速建设、企业快速发展。强化宣传,充分发挥“威海营商行”平台作用,挖掘选树一批创新典型案例,全面展现临港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涉企服务等方面工作成效,为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营造浓厚氛围。
问:今年临港区招商引资工作有什么计划?
今年围绕“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做强龙头,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为“骨架”,充分发挥拓展纤维、马夸特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企业招商顾问团”及时掌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人才资源和项目线索,不断丰满“血肉”,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向“链式”方向发展。
搭好平台,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中日、中欧两个国际园区配套设施,提升碳纤维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服务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金沙岭创新创业港、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器等高新产业园区,对这些园区平台资源,将综合考虑项目的科技含量、投资规模、发展前景等多方面要素,加快推动高科技项目产业化进程。
拓展渠道,持续加大推介力度。谋划多维度高频次推介活动,计划组织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2次,小分队团组招商密集开展,其中境外方面,瞄准欧美日韩,加强与行业协会、外国人商会等机构开展长效合作,争取牵线更多项目来区投资;国内方面,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及时掌握、靠前对接重点外资企业的转移和膨胀计划,开展“敲门式招商”,精准招引一批符合临港区产业定位的“大、好、高”项目。
畅通对话,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对重点在谈项目实行领导分包推进机制,对落地的重点项目实行专员对接服务机制,对投产的企业实行“驻厂员”帮扶机制,确保为项目提供从洽谈到落地、从投产到扩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项目快速落地、企业健康发展。
以中欧、中日两个国际园区为枢纽,今年临港区将如何开展对外招商行动?
今年,将继续聚焦“深耕日韩、突破欧洲”,进一步擦亮中欧、中日两大特色园区金字招牌,加快促进国际化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在临港区聚集,搭建对外开放新高地。
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建设。坚持“世界眼光、日欧标准、威海特色”理念,中日产业园标准化“一站式”建设5万平米的定制厂房和研发中心、生活配套中心等功能设施,实现企业“拎包入住”、项目“来了即落”。
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深入探讨与第三方机构开展代理招商、园区托管等多种园区服务运营模式,配套完善生产、生活、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功能,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
进一步强化多元化推介。联合威海市全球合伙人中心的驻外机构,计划在日本、欧洲等地区精准策划多场高水平境外招商活动,开展产业园区专题推介和重点企业上门拜访,目前3月份赴日本东京的推介会已经开始筹备。同时还将邀请投融资机构和外企商协会来临港区开展“临港行”活动,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园区招商品牌效应,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年内,争取在两个园区内落地至少5个重点项目,为园区后续发展鼓足动力。
问:今年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举措?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前期手续办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去年以来,临港区在项目手续集成定制包办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一码集成”“阶段式”审批等特色改革,实现了项目手续办理的再提速、再增效,助力德国马夸特二期项目开工提速一个半月以上,项目建设的“威海速度”得到了德国总部的高度肯定。今年,将继续以“更快捷、更精准、更高效”为服务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重塑审批流程,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加强部门协作,完善项目招引和手续办理衔接机制,奋力跑好项目建设“接力赛”。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无缝”衔接机制,推行“3+5+1”工作模式,推动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审批服务等部门协同作战,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帮办代办包办服务。
做实项目谋划,提高“拿地即开工”适用性,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开工实现“30+1”超极速办理。今年,在“37+1”极速审批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前移,在全市率先探索了“30+1”超极速审批,项目开工速度进一步加快。接下来,将继续用“拿地即开工”模式推进所有项目手续办理,力争简易低风险工业项目全部实现超极速审批。
紧盯项目提速,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施工许可“合并办理”和“阶段式”审批。全面推进施工综合许可“八证合一”,推出更多工程建设领域“一证化”合并审批服务组合;继续用好用活施工许可“阶段式”审批政策;创新探索施工图审查由开工前置转后置抽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为项目提速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支撑。
强化数据赋能,践行“数字化”智慧审批,加快推进“一码集成”服务平台迭代升级。健全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全过程管理机制,打造集成化、互动化、特色化的“掌上”企业服务平台,完成从全流程审批提速向全周期跟踪服务的新升级,从全链条帮办代办向全方位要素保障的新升级。
严抓作风建设,强化有解思维和职业精神,锻造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服务优质的政务服务铁军。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实践的重要标准,全面加强政务服务过程管理和细节管控,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环境。
(通讯员 姜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