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7.3% 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
1月27日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会后,山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情况。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济南报道
1月27日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介绍了过去一年山东在制造业发展方面的成效。
2021年山东全省工信系统承压奋进,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超额完成年初预计的6%目标;两年平均增长7.3%,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1-11月,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具体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
动能转换更快。落后动能加快淘汰,圆满完成粗钢、焦炭等重点行业的产能年度压减任务,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传统动能加快提升,连续两年提前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技改投资两年平均增长6.4%,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新动能加快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更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937项。成功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9家、质量标杆11项,均居全国首位。推动成立5个信创适配中心,开发首台套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264项,推广应用首批次新材料产品231项。冬奥会雪蜡车、深海1号、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等一批重大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链条韧性更足。聚焦42条关键产业链,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等4项工作机制,精准绘制“1张图谱+N张清单”,确定112家“链主”企业,指导成立35个产业链共同体。省市一体开展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60个,建立公共服务平台100个,举办产业链重大活动90场,服务企业4万多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数字赋能更广。成功创建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开通5G基站突破10万个,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9个,推动建设全国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获批组建未来网络研究院。深度培育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两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和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15.9、居全国第二位。
非公经济更活。《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实施;新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8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62家,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小巨人”157家,均居全国前列;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截至2021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1300万户,中小企业突破400万户,民营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