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哪吒闹沸“动画海”,百年中国动画的春天来了吗?
··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微
3岁的哪吒,把中国动画行业“闹”得火热。
随着又一张破亿手绘海报发布,截至2月10日0时,《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已突破81亿,不仅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还打破了70亿票房俱乐部好莱坞影片垄断,且增长势头依然不减。
从童年记忆中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到影院银幕上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动画行业,从不缺乏亮眼的作品。但关于“中国动画到底实力如何”的讨论也从未停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横空出世,会是中国动画迈入春天的新起点吗?
动画人直呼“太牛”
“牛啊,厉害厉害!”前几日,刚入行不久的动画人孙德轩抽空去看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漆黑影院的巨大银幕上,万千被拴着铁链的妖兽一跃而下时,惊叹声此起彼伏;降服土拨鼠妖的剧情出现,周围爆发出阵阵大笑……这些观众看电影时的反应,他都记忆深刻,“让观众发自内心觉得‘好看’,这是对一部电影非常高的评价。”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剧照
孙德轩深知动画制作过程的不易。电影中,海底妖兽穿越到陈塘关的场景中,束缚每只妖兽的锁链形态都不相同,总数达到百万条,“这背后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此前,孙德轩曾参与动画电影《姜子牙》的中期制作,工作内容包括给原动画添加中间张、对人物形象进行上色等。而在他背后,有着庞大的工作团队和更为庞杂的工作任务。人物形象设计、原动画绘制、特效制作……短瞬一帧画面背后,往往堆砌着成百上千人、成千上万个小时的努力。
直至现在,他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在片尾制作人员表上看见自己名字时抑制不住的激动。也正因懂得幕后工作的艰辛,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的那一刻,孙德轩发自内心感到骄傲,“谁能想到一部动画电影能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呢?”
社交媒体上,怀着和孙德轩一样心情的动画人不在少数。“这是动画人扬眉吐气的时刻”“让我又找回了看动漫的快乐”“动画人等这一刻等得太久了”……
资深动画从业者小齐同样感叹这部电影成绩斐然,“珠玉在前,观众对于续作的期待和要求肯定更高。”令小齐没想到的是,电影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我想这对每一个动画人来说,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小齐说,就像是每天早起跑步的人,看着同行的人越来越多,跑出的成绩越来越好,自己也有了继续跑下去的动力,“而且,想一起跑向更远的地方。”
拥有七十万粉丝的B站全职“95后”up主小荟至今还对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热映记忆犹新,当时近10亿的票房让整个动画行业一度沸腾。
图片来源: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官方剧照
“当你走进电影院,透过银幕看一部中国人自己拍的动画,当中国传统神话题材搭配让你觉得有点惊艳的制作技术,你会觉得原来我们也是可以的。”小荟说,这种感觉在看《哪吒》系列电影时,同样很强烈。
“我觉得这次《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亮眼成绩,势必会给中国动画行业打上一剂强心针,促使更多资本、人才涌进动画行业。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了。”孙德轩说。
百年动画历久弥新
中国动画的开端,要从一部老式打字机说起。
1922年,中国第一代动画人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在上海狭小的亭子间里,制作出了第一部带有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中国动画由此发端。
这短短的一分钟,掀开国产动画的浓墨重彩的第一页。此后百年,中国动画起起落落,有高光瞬间,也有暗淡的时刻。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宣学君所言,中国动画史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封神榜”。
“在我看来,中国动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宣学君介绍,分别是初创期、黄金期、低谷期与复兴期。
20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以万氏兄弟《大闹画室》《铁扇公主》为代表的作品开辟了中国动画的初创时代,尤其是《铁扇公主》,连日本知名漫画家手冢治虫都深受其启蒙。而黄金期则是20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让“中国学派”惊艳世界,水墨动画更是轰动一时。
图片来源:动画《铁扇公主》剧照
但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期,中国动画行业进入低谷期,在这期间,中国成了动画领域的“富士康”,代工多原创少,优秀作品乏善可陈,几乎被美日动画碾压。
“不过近十年来,国产动画发展进入复兴期,从《大圣归来》到《哪吒》系列,加上像《中国奇谭》这类多元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从‘低幼’走向全年龄,可谓真正动画的‘归来’。”宣学君直言,自己经历过中国动画颇为辉煌的年代,也经历了较为萧条的时期,看到现在的再度起色,有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对于更为年轻的新一代动画人来说,中国动画的每个变化瞬间更是印刻在自己的成长印记当中。从小爱看国产动画,儿时反复观看的《宝莲灯》《哪吒闹海》一直是小荟的美好回忆;看着《小鲤鱼历险记》长大,从“看动画”到“做动画”,对于国产动画的热爱称得上是孙德轩的职业启蒙……
“我上中学那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似乎中国高质量的动画作品变得相对少了,算是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小荟说,但是很快《大圣归来》等作品重新唤醒了国产动画的自信,一部接着一部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
其实近些年,中国电影屏幕上不乏备受好评的动画作品。《大圣归来》犹如一记惊雷问世,《大鱼海棠》构筑起震撼的东方乌托邦,《白蛇:缘起》续写千年爱情美学,《姜子牙》用水墨泼洒出神性困局……一个个传统古籍中二维符号,被后人淬炼成有血有肉的银幕生命。
图片来源:电影《大鱼海棠》官方海报
大荧幕上,追光动画、光线传媒等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头部视频平台“爱优腾B”等也开启了差异化深耕,推出《十九国》《少年歌行》《斗破苍穹》《中国奇谭》《时光代理人》等出彩作品。诸如《中国奇谭》《胶囊计划》等先锋性探索的中国动画剧集,出现了“叫好又叫座”的场景。
此外,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中,携带着浓厚国风底蕴的六部高质量动画短片《六样情》,更是实现了中国动画在经典塑造上的继往开来。
“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足够精彩,故事足够引人入胜,给了我们足够的原料,所以当我们把‘旧酒装入新瓶’时,才会足够惊艳。”孙德轩说,这是一种发自根源的文化自信,也是动画人不断“添砖加瓦”的底气。
在百年沉浮和厚积薄发后,中国动画重新开始登上时代舞台。而且此次哪吒的“盛装出席”,似乎并没有辜负大多数人的等待与期待。
期待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的同时,关于“国漫崛起”的议论也多了起来。
“你什么时候听说过电视剧国剧崛起、游戏国游崛起?”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漫何时崛起的问题,自己被问了多年,她觉得,什么时候不提国漫崛起了,国漫才会崛起。
“其实严谨来说,‘国漫’是指国产漫画,并不等于国产动画,不过公众对这一话题的讨论,也体现出大家对于中国动漫行业的共同期待。”孙德轩表示。
经常与动画行业人士交流,小荟也觉得中国动画行业虽然进步很多,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确实产出了一些火爆的作品,比如《时光代理人》《魔道祖师》等动画作品,在国外的火热程度甚至与国内不相上下,我甚至有时候要请朋友从国外代买一些周边回来。”但是与此同时,小荟也表示,与日美相比,整体来说,出圈的作品还是相对较少。
“这里面既有编剧能力不足、盈利模式尚未成型、版权保护尚待加强等因素,也有人才培养、动画出海等模式亟需重塑等原因。”宣学君表示。
在玄机科技创始人沈乐平看来,需要正视目前中国动画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与海外的差距,在他的分析里,这个差距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层面,第二个是资金层面。技术层面的差距有,但并没有大众想象得那么大,反倒是商业层面的差距会比较大。
在沈乐平的观察中,整个行业形成一种工业化的配合,不能只拿某一个作品的个例去看,工业化体系的差距,比较的是在连续时间段内推出作品的集体水准是否都能保持在一个高度之上。显然,我国动画电影的产出数量和产出质量都不足,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更多的仍是平庸之作。
宣学君表示,在特效技术方面,我们与日美的差距其实已经很小,甚至有些方面不输于他们,但在标准化工业流程上明显还是有差距。在人才方面,好编剧和原画师还是稀缺,毕竟多年动画行业的积弱流失了不少人去游戏公司。
“不过《哪吒》团队已经证明,年轻一代正在补位。用《一代宗师》的话说:‘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喽。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国漫现在至少站直了!”宣学君认为。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剧照
“需要承认,在商业影片之外,国产动画的其他部分目前确实还处于相对小众的状态。”在孙德轩看来,国产动画是非常多元的一个领域,作为商业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确给了我们足够的惊喜。“但在此之外,我也期待其他类型的动画形式可以齐头并进,比如二维动画、定格动画等,让更多人领略到‘冰山一角’下更多国产动画的魅力。”
着眼未来,宣学君认为,行业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多维的。既应该有文化破圈的《哪吒》系列作品,将传统故事嫁接到现代价值观中;也应该有技术与美学的融合,通过数字引擎与AI辅助再读“中国风”的创新思路;更应该完善和创新商业模式,从“小工作坊”转为更成熟的工业流程,探索衍生产品的全链路发展。
“其实在我看来,‘崛起’这个词,像是玩游戏打通关,而中国动画更像是在爬一座没有顶的山,巅峰在哪里谁都不知道,不过我想,我们可以共同期待。”宣学君说。
执笔:朱高祥 吴馥梅
来源:潮新闻
![]( /statics/hb_pc/images/hb-head.png )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2.png)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