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 | 探秘淄博智能“植物工厂” 解锁智慧农业新密码

··

  编者按

  数字乡村,e路同行。近年来,淄博市紧紧围绕“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目标,让数字“新农具”耕出了“智慧田”,“数字化”之风吹满了淄博大地。10月31日起,淄博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大众网开展“为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聚焦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感受数字乡村的魅力。

  大众网记者 郑一菲 淄博报道

  一个温室200多亩,西红柿藤蔓密布,好像热带雨林;在智慧温室,用一台电脑,就可以控制温室里的温、光、水、气、肥,为植物量身打造最合适的生长条件……这一幕幕场景,在淄博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就可以看到。

在植物工厂里,秋日的番茄藤散发勃勃生机。

  现如今,农业玩出“新花样”,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不断翻新。当传统大棚与先进科技“重叠”,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当大数据能帮助农民种出好产品、卖上好价格,智慧农业离我们还远吗?

  10月31日,“为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市农发集团凯盛智慧农业项目,探寻数字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密码”。

  “农业大脑”:“植物工厂”里的科技范儿

  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在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记者看到,各类数据清晰显示在“数字大脑”的控制屏幕上。

  一旦番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数字大脑”便会自动调整,工作人员也会分析研判,优化种植方案。智能植物工厂就像一个大型数据处理中枢,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运行,寻找最优解。

  农业大脑是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方面的创新应用。通过“数字技术+农业技术+操作流程”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赋能上游,服务下游。利用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传感器等手段,纵向打通农作物生产各个环节,实现温、光、水、气、肥合理化配置,优化选种、生产管理、采收、加工各环节管理;横向打通生产、物流、销售、金融等环节,在种子、农资、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传统经验固化形成知识,将知识写成操作流程,指导现代农业生产,让普通农民拥有专家能力,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让数据成为新农资,实现农业生产的移动化、智能化。

  “智慧玻璃温室”:智慧棚里结满科技果

  “这就是我们正在运营的1号温室,温室长约700米,宽约200米,共种植694行,136000株番茄。”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项目负责人潘蕙子介绍道。走进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的智慧玻璃温室,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整齐排列。入眼,一片生机盎然。

  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引进荷兰文洛式半封闭玻璃智慧温室技术,人员必须穿配无菌套装,经过风淋设备,才能进入温室。确保产品“零污染”;采用比利时熊蜂授粉技术,生物环保,确保产品“零激素”;应用无土化岩棉栽培和生物防虫技术,确保产品“零农残”;营造24小时最佳生长环境,自然提高植物生长速度,确保产品“零催熟”。

  智慧玻璃温室采用多层式、立体化无土栽培技术,向上开辟了种植空间。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在同等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植物产量大大提高,并且不会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

  同时,单个温室就配备423个传感器,以及1165个控制器。对智慧玻璃温室内部的温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相关的数据随时获取、智能调节,为植物365天、24小时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

  电脑变成“新农具”,数字信息变成“新农资”。当数字农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无疑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推农业发展,为振兴乡村插上腾飞的“翅膀”。淄博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将经验型驱动的传统种植转型为大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种植,“从种子到餐桌”,让“智慧农业”走遍田间地头,让“高素质蔬菜”走进千家万户。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