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一号工厂党总支“智动力”:四轮驱动,打好组合拳

··

  潍柴一号工厂成立于2004年11月23日,是潍柴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的重要生产制造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卡车、客车、工程机械、船舶、发电设备等领域。作为工信部认证的“汽车发动机数字化生产车间”“柴油机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项目”、潍柴世界灯塔工厂样板生产线,潍柴一号工厂一直致力于通过智慧化的手段与措施,提升自身的智能制造能力,推动制造高端产品。

  潍柴一号工厂始终围绕“主责主业”,依托智能制造,把做最好的发动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营业绩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

  潍柴一号工厂党总支2004年同步成立,下设6个支部,现有党员72人。2021年,潍柴一号工厂开始着手打造“智动力”党建品牌。在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管队伍、党管人才、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聚合作用,打好组合拳。

  潍柴一号工厂党总支“智动力”党建特色品牌释义:

  借用潍柴同心圆的基本构思,四轮驱动,打好组合拳。

  中间的发动机,代表制造科技、环保的产品。

  中间两个半圆分别代表党管人才、党管思想;

  外侧两个半圆分别代表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党建引领业务发展。

  智达人才——人才让动力更有力

  潍柴一号工厂充分发挥党代表的示范效应与资源优势,建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树军创新工作室。在强化示范作用发挥的同时,重点发挥党代表的社会资源优势,加强社会面优秀人才的交流、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先进方法的吸收与推广。以“党代表理论教育基地”为载体,以推进全员创新为抓手,构建起以“基础管理、氛围营造、经验推广”为主体的全员创新推进体系,创新性推进,创造性转化,积极打造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学习园地,该园地共有党建类、文史类、生活类、机械制造类和电气编程等各类书籍500余册,建设有理论阅读区、知识交流区、教学区和荣誉墙等,构建起集学、研、教三位一体的学习平台、样板工厂、示范基地。工作室开展了“技能型人才攻关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创新项目”等成果转化载体,每年输出转化成果不少于30项,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打造出了以“产学研育”为主体的大国工匠孵化基地。

  推进党员揭榜创新攻关。定期开展生产经营难点、痛点问题的征集,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进行创新任务的攻关,将党员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激发到极致。党员“揭榜挂帅”瞄准智慧工厂建设项目中的自制件自动加工、零部件自动装配、装配过程智能防错、试验过程自动化试验、挑战“零缺陷”等工作中的“卡脖子”问题,锚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一号工厂党总支确定了12个“揭榜挂帅”项目,通过召开“揭榜挂帅”大会、党员现场签约等方式,签订定向攻关合同,以最强兵力攻破最难问题,为黑灯工厂提质增效。目前已完成多机型机油加注装置等项目20余项。

  强化新技术的消化吸收。通过开创未来技术擂台赛,定期举办比武活动,以赛促学,加快新技术的掌握。围绕前沿技术消化吸收的目标,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三项保障(培训联动、以赛促学、业务推动)机制,形成技能型人才技能提升合力。以7大课题为支撑,组建精英班组,涵盖70个小项培训项目,累计覆盖人数57人。开展技术培训15场次,分厂层技能比武5场,产线层技能比武14场,复盘式培训55场。2022年,一号工厂先后荣获全国汽车行业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智能技术——技术让动力更聪明

  环保技术(绿色工厂):通过大力探索绿色材料使用,推动制造过程零危废;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推动制造过程零排放。以党员骨干为核心,打破一号工厂能源“数据孤岛”,实现各产线及重点用能设备的数据互联互通,持续积累可用、有用、实用的能源数据资产,完成5项夜间及非生产时间能源管理标准,建立起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的能源管理举措,实施加工线集中排产模式,降低能耗费用44万元。强化能源管理新技术应用,完成企业内首个“余热回收+蒸汽点供”项目,预计可实现年蒸汽降耗80万元。自主实施完成了“环保设备用电优化、闭式循环节水改造、中水管网覆盖、压缩空气降损以及照明标准完善”等22项节能改进项目,年降低能耗成本86万元。

  数字手段(黑灯工厂):通过实行人工智能,提升产品一致性,提升过程控制力。2018年以来,一号工厂率先提出建设智慧工厂的概念,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广泛使用。借助工业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现场装备、质量、成本、人员等关键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与分析,并实现了对数据的实时动态分析;依托强大的技师团队开展工业机器人、视觉、二维码、RFID等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机器人+视觉自主技术的突破、视觉在线检测的应用、自制件各项数据在线测量等。

  成果推广(灯塔工厂):将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助力工厂新发展;以员工的姓名命名成果,激发员工工作新活力。一号工厂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敏捷制造,先后导入了ERP、MES、PDM、按灯等信息系统。通过按灯系统,现场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线异常,快速传递信息,从而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最终实现准时化生产。现在,按灯已经普遍存在于生产现场,显示了生产线节拍、产量差异等信息,通过它能够明确生产线瓶颈工序,促进作业改善。依托强大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一号工厂成为了潍柴“世界灯塔工厂”申报样板线。

  智联创新——创新让动力更灵动

  完善联合创新平台,依托工匠创新工作站打造党员创新孵化器。立项“红色攻关项目”,紧紧扭住建设黑灯工厂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党员“头雁效应”,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将管党治党工作同党总支生产制造各环节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形成7个项目。今年以来,一号工厂党总支围绕生产制造提质增效、党员履职质量等内容召开4次党总支会议,开展以激发党员先锋作用为主题的“气缸套自动上料单元”“发动机智能加油机”等黑灯工厂提质增效计划20余项,发现并解决困扰智能物流黑灯工厂建设效能的生产组织、质量管理、工艺优化、智能装备等各类问题10余项。

  营造联合创新氛围,标杆选树,塑造对标目标,实时激励,彰显标杆价值。从2013年开始,以大国工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树军为核心的装备工匠团队,开始实施生产线的智能化、数字化自主升级改造。总装线目前已累计完成270余项改造,实现了曲轴、气门挺柱、缸盖等关键零部件的智能装配,在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生产节拍由设计之初的200多秒降低到目前的90秒。为激励广大员工参与现场改造,一号工厂以设计者姓名命名改造后的设备。这种方式命名的自主改造设备多达115台,充分体现了潍柴对员工改善成果的尊重。

  打造联合创新,亮点立项攻关,目标明确,实时调度,动态管控。“第一议题”凝聚攀登技术创新高峰精神力量。现在一号工厂党总支的黑灯工厂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时期,遇到的技术难题也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为激励广大党员和技术人员工作干劲,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破瓶颈、解难题的攻坚中去,一号工厂党总支将“第一议题”制度植入到黑灯工厂建设项目的每次调度会中,用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坚定大家的必胜信念。目前已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1场,在党员和技术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营造了良好氛围。

  智慧支持——支持让动力更澎湃

  建立专家顾问团队。搭建完善的人才梯队,建立高精特新专家库。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方案导入分厂党建品牌建设,在做好各项服务制度流程细化的基础上,将高精特新专家库建设作为联系点的工作重点,围绕专家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引入、梯次队伍建设等建章立制,制定《“我为员工办实事”主题实践责任书》,以契约的方式,从制度上将“我为员工办实事”落到实处。同时,拓宽问题反馈渠道,借助“意见建议直通车、一号工厂博客”等平台,实现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实时收集、实时反馈、实时整改,推进服务全过程闭环管理,以制度手段创新保障生产服务。

  引进强大外部大脑。利用技术协会,引进外部资源,参与外部交流,吸收先进经验。依托王树军劳模工作室平台,积极引进行业内顶尖人才资源,并通过首席技师大讲堂与潍柴海内外子公司工匠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首席技师大讲堂每年授课达200课时,近两年培养出高级技师13人,技师3人。2018年以来,4人分别获得国家级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

  搭建智慧支持平台。完善数字化孪生平台,搭建知识共享平台。经过20余年的创新发展,潍柴形成了独特的WOS运营管理体系,以十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由标准流程、指标管理、评价改进三个体系组成,包括WPS、WDS、WSS、WBS四个子系统,按照数据支持、流程导向、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原则,以层级会议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

责编:闫晓辉
审签:何泉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