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山东消费“春日攻势”让你“下单”更有底气 生活更有温度

··

  大众网评论员 李鑫鹏 特约评论员 孟洁

  最近山东人的朋友圈被“你抢券了吗”刷屏了。这场全民参与的“抢券大战”背后,是齐鲁大地涌动的消费春潮。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山东正用有温度的政策、有创意的场景、有情怀的服务,让消费变成温暖人心的生活诗篇。

  钱包“鼓”起来,消费才能“嗨”起来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句老话说得实在。最近,山东的消费市场有点火!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相当于124.5万家庭捧上了“新饭碗”;还有29.1万人次通过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找到了活计,社区巡逻员、乡村公路养护工这些岗位,让不少老百姓在家门口端稳了“就业碗”。钱袋子鼓了,消费才能“有劲”。山东深谙这个道理,抓住了“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四个关键招,这组合拳一下,老百姓手头宽裕了,自然敢走进商场、下单网购。

滨湖社区宣传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

  直播间里“好品山东”卖爆全国,齐鲁大地的阿胶、鲁绣、烟台苹果成了网红爆款;“齐鲁1号”旅游列车载着游客穿越山水,沿着海岸线吃海鲜、进茶园,文旅消费热成了新潮流。但敢花钱的前提,是没有后顾之忧。养娃、上学、看病、养老,哪一项不是家庭开支的“大头”?山东直接瞄准这些“刚需”:发放育儿补贴减轻生娃压力,提高养老金让老人更有保障,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再上调,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的实惠。

2024“好品山东”电商直播大赛银座赛道启动仪式

  政策落地见实效,消费信心自然涨。当山东老百姓发现,工资条变厚了、农产品卖得更远了、旅游体验更潮了,养孩子压力小了、看病报销更多了,谁还会捂着钱包舍不得花?这种“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良性循环,正是山东经济持续向好的活力密码。

  消费“智”起来,科技感“潮”起来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消费场景,融入百姓日常。从守护老人安全的毫米波雷达,到小朋友人手一个的电话手表,这些被嵌入日常场景的智能应用,将“消费品质提升”具象化为触手可及的温暖,让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融入日常的安全感。

松延动力(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图片

  AI正在重塑消费体验的打开方式。从智能音箱秒变家庭管家,到美妆镜自带AR试妆功能,这些“黑科技”既是技术迭代的成绩单,更是消费市场的风向标——当老百姓开始习惯用语音控制家电、靠算法推荐选购商品,消费需求早已从“能用就行”升级到“体验要爽”。这时候,“高质量供给”不再是口号,而是需要把技术创新精准嵌进生活场景,让每个消费选择都带着“懂你”的温度。

  山东在培育新型消费上的硬核操作很有看点: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不断刷新“打卡清单”,最近更有“王炸”消息:松延动力(北京)的人形机器人要亮相山东机器人大会,这个“智能伙伴”,说不定就是下一个消费爆点。这种智慧消费新姿势的组合拳,正在把消费市场变成技术落地的试验场,让老百姓提前体验“未来生活”。

  环境“优”起来,消费体验“暖”起来

  在山东,不仅有智慧消费的新姿势,消费环境升级也正从“软政策”和“硬设施”两端发力,把“买得放心”“逛得舒心”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体验。

曲阜传统节目演出现场

  政策温度有多高,消费体验就有多暖。山东的“软环境”不是虚招,而是直击养老、信用、补贴等核心需求;“硬环境”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聚焦物流、商圈、体验等消费堵点。这种从细节处发力的升级,让消费不再是冷冰冰的交易,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民生图景。

  下次去山东逛商场,记得留意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改变:智能导视屏上的“诚信商家”标识、适老化通道的缓坡设计、消费券核销时的“秒到账”提示……这些软硬环境的升级,正是山东送给消费者的“消费安心包”,更是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责编:王爽爱
审签:朱仙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