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杭州⑤|“杭州‘六小龙’背后,还有6000条‘小龙’”

··

  编者按:随着深度求索(DeepSeek)的爆火,杭州“六小龙”现象引发全国关注。很多地方纷纷反思。一时间,“为什么 ×× 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成为热门话题,各种前往杭州的考察、学习活动也频频见诸报端。

  但,“六小龙”之所以是在杭州,其背后肯定有无法被轻易复制的内核。近日,海报新闻记者深入杭州蹲点采访,对话高新科技创业者、政府工作人员、大学教授、个体创业人员等数十人,希望通过一例例鲜活而又真实的故事,一窥其背后无法被轻易学到的“秘诀”。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张珈玮 杭州报道

  “杭州‘六小龙’背后,还有6000条‘小龙’。”这是记者在杭州探访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

  在杭州,从政府、平台到企业,甚至是当地的老百姓,都对另外的“6000条‘小龙’”抱有信心,因为杭州“人才多”。

  从全国来看,杭州人才净流入年年攀升。事实上,“抢人”不仅是跟外部的较量,杭州各区、各产业孵化平台之间也在拼命“抢人才”。

  当然,这不是恶性竞争,而是通过资源、服务的比拼,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

  2月21日,记者走访了杭州著名的AIGC产业创新中心(平台)。

  随着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颇受关注,该园区也成了投资热土,接到了众多省外公司“求入驻”的电话。

海报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杭州AIGC产业创新中心

  运营AIGC中心的是一家叫六和桥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

  AIGC产业创新中心能为入驻企业带来哪些助力?

  “六和桥”的工作人员阮虞镪说,首先是在设施条件上,其次在产业政策方面。通过给予房租补贴、研发投入资助、人才服务等支持,对AIGC落地项目进行精准扶持;然后在生态资源方面,通过“陪跑”式的企业服务,协助落地项目获取资本、客户等资源,帮助市场推广、路演沙龙等,助力企业迅速成长。

  “杭州是一个非常‘卷’的城市,各个区和各平台都在拼命进步,拼命抢人才。你只有资源更多,服务更好,才能引来更多的‘龙蛋’,培育更多的‘小龙’。”创新中心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0余家,涉及大模型、医疗健康、工业检测等10余个行业场景。

  “杭州能出‘六小龙’,是因为背后有一群默默孵化‘龙蛋’的人。”该工作人员表示。

  在杭州,像AIGC产业创新中心这样的孵化平台和园区数不胜数,而且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布局。

杭州“海创基地”

  “这是我们的芯片检测实验室。”2月19日,记者来到杭州芯云半导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云半导体)时,员工们正忙着进行高端芯片检测。

  芯云半导体成立于2020年5月,近几年产值连年翻番,是滨江区“海创基地”的大客户之一。“海创基地”是一个服务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园区,这期间为芯云半导体提供了创业资金、免租金、24小时电力保障等政策和服务。“海创基地”运营十几年来,累计孵化出科技企业900余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9家,集聚海归人才5000余人。

  这背后有什么样的秘诀?一位政府单位工作人员透露,滨江区在“海创基地”首创了“5050引导、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园区运维模式。所谓“5050”,即“5050计划”,是杭州高新区(滨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计划,也是浙江省最早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十多年来,经过多次迭代,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滨江路径”。

  在该园区,有多个创业平台。以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为例,该平台以“孵小、扶强、引外”为宗旨,拥有100余家会员企业,36家孵化企业。

海报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我们开展独创式改革,试点建设‘政务事项一体办理’平台,海归人才足不出园即可办理签注、护照等124项具体事务。”该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还贴心照顾好人才的生活,建立暖企小站,运营了全国首个“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布局公交专线、健身中心、嵌入式卫生站、美食街区等一批暖心设施,让“楼上办公、楼下健身、带娃上班”的生活成为现实。

  

责编:刘 旋
审签:田连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