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兴路上⑤丨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齐河安头乡迈向多彩致富路

··

  编者按:乡镇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7月24日起,海报新闻推出《“镇”兴路上》专栏,将聚焦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独特产业优势、宜居生态环境的小镇,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中心镇、特色镇在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以大联动汇聚正能量,讲述好“镇”兴路上的故事,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大众网记者 翟岩 通讯员 刘磊 孙姝怡 张娟 德州报道

  红色教育基地在村落里拔地而起,传承革命精神;“五彩花生”规模化种植连方成片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从“土里刨食”到“水里淘金”,绚丽锦鲤“游”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近年来,齐河县安头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着力在用好红色资源、做优“五彩花生”、做强锦鲤养殖等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巩固发展特色产业带,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示范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激活“红色”基因打开振兴之门

  夏末初秋,位于黄河岸畔的齐河县安头乡后里仁村,游客接待中心修葺一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外改造一新的景观绿道让人眼前一亮,不远处经过风貌改造的30余栋鲁西北农房扮靓乡村,令人赏心悦目。

  后里仁村有着“鲁西北第一个党支部”“山东早期农村党支部”等丰富的红色印记。2023年该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3.33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1年,借着美丽村居建设和村“两委”换届的契机,由山东早期共产党员贾廼㕊的孙子贾相忠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红色不仅是后里仁村最鲜明的底色,更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禀赋,怎么才能将这些“沉睡”的发展动力唤醒并带动改变整个后里仁村的精气神呢?

  “后里仁的红色历史,孕育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服务和联系群众工作的见证,具有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所需要的最生动、鲜活的素材和场景。”贾相忠介绍,村党支部采用“党性教育+”方式,实施党员干部“双向培养”,以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为核心,联动周边红色资源,形成红色教育路线……红色基因是凝聚乡村振兴的力量,更是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

  从“红”到“火”,如何解决好红色村庄红而不富的难题?后里仁村积极探索“红色旅游+”模式,形成了包含乡村特色游、红色研学游、教育培训、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2021年我们启动了后里仁红色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新建设总面积726平方米的后里仁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展览线路86米长,以投影+定位系统、180°全息成像等新技术将118幅图片资料、23件实物加仿制品镶嵌其中,串点成线新建了革命主题广场、红色主题示范民宿、村民大食堂等基础设施,已累计接待30000余人。”贾相忠介绍。

  村民当导游、场景全复原、创意产品摊点生意火爆,各类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行业欣欣向荣。“孩子喜欢沉浸式的体验,从深度讲解到科技体验,在这里收获了他们不曾了解的红色历史。”周末游的李超一家介绍。贾相忠也深有感触:“党员教育基地二期项目运营后,吸引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每年仅仅是发展民宿经济,收入就能翻一番。”

  五彩花生托起产业“共富工坊”

  白露时节,暑热渐渐褪去,齐河县安头乡钱官屯村的五彩花生迎来大规模收获期,一串串饱满的花生带着绿意正浓的秧苗从地里翻出,趁着夏末阳光灿烂,在田间晾晒去除多余水分,再经专用的花生联合收割机实现脱荚,一辆辆满载带壳花生的货车驶出田间,直接销往河北、青岛等地。

  “今年花生收成不错,预计平均亩产能达到1100斤,我们和收购商签订了保价收购协议,确保每亩收购价保持在5000元至6000元。”捧着一大把还带着泥土芬芳的花生,齐河县安头乡农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善才笑着介绍,安头乡地处黄河故道,沙质土壤肥沃温润,适合花生生长,素有“五彩花生之乡”的美誉。

  张善才是安头乡最大的花生种植户,2013年,由他带头组织成立了农信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深入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省青岛平度等地多次考察,引进了黑花生、花冠花生、白玉花生等系列的名优稀特品种,合作社也从最初50亩地花生试种逐年扩大至3000多亩彩色花生标准化种植基地,带领乡亲们叩响共同富裕之门。

  走进钱官屯村,只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空地里,连片的花生秧犹如绿色地毯铺满大地,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的花生都是深藏地下的致富增收“金豆子”。

  花生的“丰景”不止于收获之美,更延伸着一条富民产业链。如今,齐河县专业化种植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花生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周边已发展起花生加工企业20余家,实现了由特色花生种植到花生初深加工的多型发展,同时带动周围村民就业,让小花生结出致富金豆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齐河县鼎轩食品有限公司的花生深加工车间内,颗粒饱满的花生经过工人们精心细致的分拣后,再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完成了优质花生“从田间到车间”的转变,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互利双赢。“我们通过与周边合作社、农户签订订单合同,每年收购花生1000余吨,带动这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户年均实现收入30万元左右。”鼎轩食品有限公司厂长李德生说,收购来的花生,通过进一步深加工,花生油、花生酱、花生蛋白……数种花生加工产品从这里走出,北至东北三省、南销广州、西送四川、东达上海,客户遍布全国,销量一年比一年高。

  如今,花生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立足花生种植加工特色,安头乡引导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推广高附加值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延伸花生产业链条,并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从种植到销售,合作社全程为农户服务,收购保护价保证了农民的利益,通过订单花生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连接,已形成涵盖规模种植、精细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真正叫响了“五彩花生之乡”的美誉。

  美丽锦鲤“游”出富民新产业

  走进齐河县安头乡刘小屯村的铭源锦鲤养殖合作社,十多个大小不一的养殖池有序排列,一群群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水中自由地游弋,身躯灵动地摇曳,不时翻腾跃出水面,在水中荡起层层涟漪。

  在锦鲤养殖棚室内,大众网记者见到了刚刚直播带货下播的“锦鲤女孩”马冉,就在济南市长清区近期举办的首届北方知名锦鲤场联合拍卖会上,她养殖的锦鲤在这次拍卖会上一炮走红,在业内得到了极大反响。

  马冉是铭源锦鲤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喜欢鱼。在韩国留学期间,马冉通过一则日本锦鲤拍卖出天价的新闻,敏锐察觉到锦鲤特色养殖蕴藏的商机。回国后,马冉多地走访考察,把锦鲤特色养殖的创业地点选在齐河县安头乡。“安头乡背靠黄河,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地理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而且乡里的领导对我的项目也比较重视,主动和我多次洽谈,在养殖场筹备期间也给我很多帮助。”马冉说。

  2015年,德州市首家大型锦鲤养殖场落户齐河县安头乡,并从日本引进纯种高品质锦鲤进行孵化繁殖,齐河县优越的地理条件给锦鲤养殖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这一优势,养殖场自主研发新品种,经过不断改良和创新,养育的锦鲤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如今,铭源锦鲤养殖场内的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锦鲤不仅推动了特色高效养殖业的发展,更成了一把致富的“金钥匙”。

  2020年短视频平台兴起,马冉从中嗅到了线上销售的商机。说干就干,她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启直播,线上拍卖锦鲤。通过几年努力,铭源锦鲤的知名度不断打响,获得了众多鱼友的认可。目前,马冉的渔场面积150余亩,年销售额可达300多万元,利润相当可观。

  一“花”独放不是春。安头乡把观赏鱼养殖作为助推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下,周边渔场也看到了锦鲤特色养殖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纷纷加入铭源锦鲤养殖合作社,利用空闲坑塘、棚室发展锦鲤养殖,合作社提供锦鲤的鱼苗和养殖技术,村民养到可以销售的成品鱼阶段,合作社再回收,村民每亩鱼塘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比传统养殖亩均效益提升50%以上,推动了全县观赏鱼产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为了开辟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安头乡上至乡党委政府,下到村‘两委’班子,形成的是想事干事的强大劲头,努力探索更深层次的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模式。”安头乡党委副书记肖晋介绍,近年来,齐河县安头乡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利用省级重点乡镇党校和后里仁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雁归兴齐”人才回引工作,为乡村振兴夯实组织基础和人才支撑;建成覆盖22个行政村、12000余人的“红色乡村·里仁为美”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持续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成为全市首批“八清零一提升”达标乡镇。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产业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牢多彩花生之乡、锦鲤养殖特色小镇产业品牌,努力描绘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责编:翟 岩
审签:马宝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