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边的藏城故事 ——聊城市援青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程文琪 青海海北州报道
2019年7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产业振兴、文化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开展援助扶持。三年的时间,高原雄鹰依旧翱翔,青海湖碧波依旧荡漾,山东援青的故事也被留在了这座美丽的藏城之上,时时回望。
聚焦生态资源
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行走在环海公路上,山坡上五色的风马旗在空中飘扬,不远处便是辽阔的青海湖。湖面一望无际,无论是从岸边的哪个角度看去,总能看到最远处湖面的水平线比岸边的高出许多,湖水颜色因此显得层次分明——最远处是深海似的蓝,随之是黛蓝,而后转为靛蓝、群青,随着圈圈涟漪的推拉波动,湖水开始有些发绿,是大海里常见的黛绿色,到了临岸边,又变成了最纯正的水色。
聊城援青干部张克说,在繁忙的援青工作之余,偶尔到清凌的青海边走走,看看湖水的起伏波动,是他们最奢侈的享受。
背靠青海湖生态资源,刚察县旅游产业虽潜力巨大,但由于位置分布零散,难以发挥整体效应,成为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阻碍之一。2019年,聊城援青提出“刚察所需,聊城所能”目标,联合刚察县有关部门,反复研究制定出台了《刚察县文旅产业融合提升助推工程实施方案》,助推当地文旅资源融合发展。
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将当地的生态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沙柳河景区,就是聊城援青助力当地文旅发展的典型项目之一。在多年之前,沙柳河一带环境问题频出,是最不被看好的污染重灾区。聊城援青干部来到之后,开始进行旅游发展规划,结合聊城市内景区发展经验,对沙柳河进行河道疏通改造,区域内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每年7月初,都是青海湖湟鱼向上洄游的时节,成群湟鱼从青海湖出发,经过沙柳河中段水域。聊城援青在沙柳河畔建造起了湟鱼家园景区,每年的七八月,景区便成为人们观看湟鱼洄游的最佳观赏点。河道被凿成台阶状,成千上万的湟鱼利用石阶向上洄游,密密麻麻,如跃龙门般拾级而上,有的用力过猛跳出水面,引得棕头鸥等水鸟穿梭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鱼鸟共生”生态旅游风景线,成为环青海湖旅行的必经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游览。
聚焦农牧产业
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除生态文旅产业,刚察县农牧产业资源丰富,为打造刚察农牧产业发展的根基,提升当地农牧产业的“造血”能力,自2019年入青以来,聊城市第三批援青干部经过深入调研,全面助力当地农牧产业发展。聊城援青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刚察县第一条预混饲料生产线,提高饲料加工能力。还引进了青海鑫牌牧业公司,发展舍饲养殖,帮助他们获得北京金牌牛羊饲料、瑞骏马饲料代理权,顺利引入巴基斯坦动物舔舐盐砖。如今,鑫牌牧业公司年销量突破2000吨,销售额达到800万元,带动全县专门饲料销售商户24家。
除此之外,聊城援青投资1700万元建设察拉村藏羊规模养殖基地、果洛藏秀麻村生态畜牧养殖基地;争取规划外资金310万元,建设角什科贡麻村生态高效养殖项目,全力推动农牧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聊城援青干部苏海敬告诉记者,山东援建的这几个农牧产业项目加快推动刚察畜牧养殖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助推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农牧产品质量,将实现全县整个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9年,聊城援青协调后方支持,对接聊城科研院所对刚察县进行为期3年的农牧技术帮扶,举办刚察县畜牧兽医人员免费培训班,并捐赠10万元的农牧产品检测设备。搭建起聊城刚察两地农牧产品平台,协调“聊·胜一筹!”平台免费开通刚察特产专卖店,在聊城市区中心商圈设立青海特产展销中心,支持刚察杰拓牧业大力开展活畜贸易,累计销售刚察农畜产品1560万元……
为了将乡村振兴政策落到实处,聊城援青加大投入乡村振兴资金,在刚察县切吉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目前已经开工建设。聊城援青干部与各镇各村紧密连接起来,8名援青干部对接8个基层党支部。在沙柳河镇的潘保村,聊城市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刚察县委副书记刘志刚帮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健身基地、红旗驿站,并联系援助资金,为村里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村民的房屋外修建了厕所,还建起了围墙,围墙外配有绿植和护栏,护栏外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聚焦民生福祉
教育、医疗双开花
为了加强当地教师教研意识,提升教研水平,聊城第三批援青人才、民族中学副校长王现忠牵头成立名师工作室,把来自各地的援青教师聚拢到这里,让聊城刚察两地的老师们有了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远程智慧援教”线上平台,让刚察与聊城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援青教师留在刚察的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能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新生力量,王现忠协调援青教师与当地年轻教师们结成师徒对子,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以听课、赛课、新课标研读、小课题研究等活动,结合山东经验与当地教学基础情况,将“改良”之后的教研经验传授给当地教师,不断提升刚察县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教育支援外,聊城援青医生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2021年2月,援青医生姚可青第二次踏上支援刚察县人民医院的路上,担任起刚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一职,除参与到县医院的管理和建设外,姚可青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耳石症、耳前瘘管切除、附耳切除等当地没有条件实施的技术项目一一开展实现,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县医院的年轻医生们也开始慢慢成长起来。
刚察县医院办公室主任王伟山很感谢姚医生对刚察的付出,他说:“以前县医院耳鼻喉科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拔牙项目,因为他们来到这里,现在可以开展耳鼻喉治疗和手术,不仅给患者带来福音,也为县医院耳鼻喉科室的发展带来助力。”
2021年7月,在聊城援青的协调下,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专科向刚察县人民医院援赠20万元手术器械,并与刚察县人民医院骨科专科成立联盟,发展医疗医院合作共享模式,让刚察县群众能够少跑腿、看好病,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
3年来,援青医生们先后深入学校、农场、牧区等,开展义诊巡诊16次,诊疗1500多位患者,发放药品价值10万元。面对棘手的疾病难题,刚察没有条件实施手术的那就送到聊城后方来救,本着医者仁心的职业信念,援青医生们陆续挽救了上千人的生命,减免医疗费用上百万元,让医疗援青的灿烂千阳,洒满刚察大地。
聊城与刚察,分居在黄河的头与尾,母亲河蜿蜒而下,让两地相隔千里。但姚可青说,山东援青人就像青海湖里的湟鱼,“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即便知道过程艰难坎坷,也要逆流而上去追寻职责和使命,批批接力书写山东人的援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