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使命性改革见真招

··

大众日报 记者 陈晓婉

  新一轮国企改革关键之年,山东国企着力发挥“三个作用”

  功能使命性改革见真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在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山东国有企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评估中,山东位列A级,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棋至中盘”。与上一轮国企改革相比,如何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山东国有企业正着力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动真碰硬推进功能使命性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6月4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五星红旗。这是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月球背面的昼夜温差大、电磁辐射强,什么样的织物能抗住这样的恶劣环境?秘诀在材料。亮相月球的国旗由玄武岩超细纤维和间位芳纶纤维织成,其中,间位芳纶纤维由烟台企业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间位芳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耐高温、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能,广泛应用于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现代工业等领域。但长久以来,我国芳纶生产技术一直受制于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完成了芳纶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那时候不是不想用,而是用不了,用不起。”泰和新材集团战略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江明坦言。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了国内芳纶相关行业的发展。

  1999年,泰和新材组建攻关小组,2003年突破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不仅生产工艺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装备也从头到尾自主设计。“当时每一步都很艰难,生产芳纶的工艺路线很复杂,国内无基础,国外也不做技术输出,一切从零开始。”江明说。如今,泰和新材的间位芳纶已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前,泰和新材有66个研发项目正在推进。其中,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手机3C电池以及储能电池中的芳纶隔膜生产技术,已于去年实现突破,产线全线贯通并投产,预计短时间内将收获较好的市场效益。

  “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江明说。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山东把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促进产学研有效贯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推动国企成为更加可靠的战略科技力量。

  在产业布局和产业链上承担更多责任

  5月22日晚,华鲁恒升发布公告,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和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作为全国煤化工行业中赢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华鲁恒升的一举一动备受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注。

  华鲁恒升是华鲁集团化工板块核心企业,产品涉及化学肥料、基础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四大板块。今年一季度,华鲁恒升实现营业收入79.78亿元,同比增长31.80%;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36.30%。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显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强大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和对新市场的敏锐嗅觉,华鲁恒升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全国煤化工行业领军企业。

  国企不仅要在创新发展上取得进步,还需要在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的增链、强链、补链上承担更多责任。

  在产业链方面,华鲁恒升母公司华鲁集团持续发挥国有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比如化工板块,我们大力发展尼龙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锂电化学品等,用五年时间奠定了新能源新材料行业领军地位。医药板块持续提升原料药、中间体、药品一体化优势,向特色原料药和重磅新药两端延伸,阿卡波糖、儿童布洛芬混悬液等一批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新药投放市场。环保板块着力打造全链条服务能力,环境咨询、水生态治理、司法鉴定等业务位居行业前列。”华鲁集团董事长樊军介绍。

  在国有资本投资布局方面,华鲁集团近年来持续围绕主业,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科技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我们立足三大主业,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目前看,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营收、利润比重持续提升。”樊军介绍。今年一季度,华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0.9%;利润近17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达到62.3%,成为企业营收和利润实现两位数双增长的主要推力。

  强化重点领域布局,筑牢安全基础

  当前,山东进入夏粮收购旺季。今年,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在全省设20余处收购点,收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有序推进夏粮收购,在高质量完成储备粮增储和轮换任务的同时,加大市场化收购力度,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筑牢粮食安全基础。”鲁粮集团董事长张传洪说。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将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国企改革重点。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不仅要算好企业经营发展的“小账”,更要算好国家战略的“大账”、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综合账”。

  鲁粮集团是山东综合性大型粮食集团和粮食储备主体企业,承担省级储备粮油集中统一管理、政策性粮油综合交易等政策性任务。今年以来,鲁粮集团通过争取省级储备增储、深化与中储粮山东分公司委托代储业务落实,以及拓展市、县地方储备代储业务等方式推动储备规模扩张,上半年储备规模增加40余万吨,较上年末增幅超过30%。

  “我们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加快打造鲁粮储备、鲁粮经贸、鲁粮工业、鲁粮农业、鲁粮交易、鲁粮资产、鲁粮设计等7大专业化运营平台,力争用1年半左右时间,形成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张传洪说。根据鲁粮集团高质量发展“1133”目标规划,到2028年,鲁粮集团营业收入、资产规模均将突破100亿元,粮食储备规模和标准粮仓仓容均将突破300万吨,以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记者从省国资委获悉,山东坚决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不断强化重点领域布局,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对重要能源资源的托底作用。

  (大众日报记者 陈晓婉)

责编:宋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