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纪事(23)| 滩区起高台

··

  黄河口纪事(23)| 滩区起高台

  马宝涛

  从利津县境内黄河大堤驶下河滩,向河道行进,遍地墨绿,一派夏日景象。几分钟工夫,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映入眼帘,浑黄辽阔,浪花翻卷。只见岸边隆起一块方形高地,有两层楼高,长宽各数百米,四壁用镂空的预制水泥砖砌筑成护坡,空格里爬满了蔓子草,崮顶般的台顶上,是一个村庄,名为高家村,人们都称其为“高家台”,就连取景于此的黄河滩区迁建主题电影也起名《高家台》。进村,需要上坡登台。

  雨季来临,我再访高家村。进村路坡底建有村名牌坊,“黄河滩区风光美 高家台上民风淳”两行竖排隶书大字,被镌刻左右。生活在高台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车停台下,我踱步上行。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与潮湿的气息,混杂着青草的芬芳。村党支部书记高占明和几个村民迎候在顶端,他们俯视着茫茫滩区,以及从滩区里走来的我。

  此时我突然意识到,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生存,人类需要的正是俯视世界的气概,以及实现此种视角的办法。

  滔滔黄河水奔流入海,日夜不息,东营是它的最后一站,两条大坝巨龙一般伴其左右,束水防洪,保护着外侧生灵万物;大坝内侧,被称作滩区,当水量上涨,宽阔的滩区也成为河道,洪水浩荡,激流奔涌,什么房屋、田地,一概付诸东流。

  好在滩区多数时间是不行洪的,那里裸露的便是宝贵的耕地。有农民定居于滩区,祖祖辈辈,聚户成村。村民生活在洪水威胁之中,尤其是雨季,洪峰过境时,就连安稳地睡个觉都成了奢望,在全员外迁尚不可行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便是就地堆起土台建房子。于是,散布在滩区的民房,曾经都如高脚楼般矗立,一家一台,一台一房,回家需要爬大坡,出门直接跳深坑,经年累月,天天如此,那想必不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更加残酷的是,土堆起来的房台往往是抗不住洪水冲刷的。“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是滩区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公开资料显示,豫鲁两省黄河滩区总面积为3956平方公里,耕地370多万亩,居住着180万人。长期以来,滩区经济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许多人把毕生的财富积累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群众因房致贫、因房返贫现象尤为突出。

  高家村,位于利津县北宋镇,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在悠长的历史岁月里,村民为了防止房子被洪水冲刷和淹没,盖房前先在地基上自行垒筑土台。土台牢固性差,还需要时常翻修,安居难、致富难、出行难是他们祖祖辈辈逃不出的梦魇。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终于改善了这一状况。2017年,山东省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高家村作为东营市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首期工程村庄之一,于2018年5月起,在全省率先动工加固村台,整修道路和排水沟渠。完工后的村台海拔19.2米,与黄河大堤同高。

  如今,这个居住着205户689口人的方形村台之上,“外环”修成了柏油路,路的外侧装有半人高的铁艺护栏,村庄犹如一个巨大棋盘稳稳地端坐高台。村中12条巷道横平竖直,如小学生使用的田字格一般规整;各家的房舍也是一个模样,漫步村中,黄墙红瓦朱门绿篱,整洁清爽。路边栽种着各种果树。木质的花池摆在胡同里,装点着农家门前的小天地,里面的石楠花开正艳。路边阴凉处,几个老人坐着马扎摇着蒲扇,好奇地打量着穿着皮鞋的城里来客。时而有小狗趴在门口树荫下小憩,见到陌生人,就像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一样,钻进自家院子掉头从门底缝隙向外窥视,还胆怯而温柔地叫唤几声。在村庄的最东头,打夯、农耕和捕鱼的劳动场景,被绘成巨幅墙画,讲述着村庄的过去。循着哗哗流水声向南望去,可以俯视黄河,今年水情平稳,村头的人家离水面只有150米,夜晚枕着涛声入眠,白天俯视台下的世界……

  高筑房台,方可安居。而乐业,则是更高一层的追求。去年秋天,我也曾来此采访,当时又大又圆的石榴辍得纤细的枝条弓背向下,山楂犹如一簇簇小红灯笼,在几乎落光了叶子的枝头分外惹眼;在村庄主干道民富街上,摊铺着刚刚收获的玉米,有村民正在翻晒。村台下面有1300亩耕地,两家农业公司流转了其中的1000亩,种上了丹参、皇菊和藏红花,菊田里受雇采菊的农妇一字排开,我踏进农田,一位戴着围裙的七旬老人提起满满一桶花朵自豪地展示:“半天能挣70块钱!”笑容挤满了满是褶皱的脸庞,看得出一辈子饱受洪水侵扰的她,如今何等喜悦。

  高家村的喜悦,与无奈同在。比如未被流转的300亩土地仍由各家自行耕种,只种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因为一旦遭遇秋汛,只能划船入田,进行水上抢收。

责编:赵 静
审签:马宝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