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成都公园之美▎岁月画布 成都“老公园”的人文美
··
成都自古以来以园林文化闻名,后蜀主孟昶时代,城周遍植芙蓉,花开时节满城繁花似锦,因而被誉为“芙蓉城”、“锦城花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人文,造就了“自然飘逸、文秀清幽”的西蜀园林风格。唐代东湖、宋代罨画池、明代桂湖、清代望江楼、近代少城公园等一系列名园犹如一幅幅历史名画,无不展现出人文成都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公园的功能和环境品质逐渐下降,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与人气。进入新时代后,成都迎来了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为满足人们日益美好的生活需求,诸多老公园也开始焕发新生,涂抹着时代的色彩。
在成都市“老公园·新活力”提升行动的推动下,成都注重历史人文的传承与创新,围绕天府文化的遗产性资源、特色,致力于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公园文化识别体系。这些老公园不仅是休闲娱乐场所,更是天府文化的历史承载体和文化的展示平台。公园内置入文化场景及文化活动,如非遗文化展示、体验,地方戏曲演出和创客空间等,让游客在公园里感受到特色鲜明的文化主题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人民公园,游客可以参与传统的茶文化体验中,品味正宗的川茶,聆听老茶馆里川剧的变脸表演,感受浓厚的地方风情。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市民参与,也让外地游客对成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文化活动的丰富,老公园的环境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人文成都公园场景营建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公园内原有历史环境、历史空间和历史肌理等历史文化要素,对建筑状况良好、有价值、有特色的建筑进行维护修缮,保持原有建筑外轮廓不变,对原有风貌特征不明显、保护等级较低的建筑立面以结构加固为主,修补加固具安全隐患的构件,清拆后期加建的破坏原有风貌的部分。同时,植入西蜀园林风貌,增加开敞空间,配套现代化设施,重现川西建筑原有风貌和空间形态,许多老公园重新焕发出生机。如,新都桂湖公园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增设了步道、观景平台和休闲座椅,使得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更为舒适的游览体验。在望江楼公园,游人可以漫步在蜿蜒的游步道上,欣赏竹林与古建筑交相辉映的美景。公园内的环境整治,使得这里成为了人们散步、健身、聚会的理想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

成都在“老公园·新活力”提升行动中,强调社区的参与与共建。通过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公园的管理与维护中来。这种共建共享的理念,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也提升了公园的活力与人气。在双流区棠湖公园,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吸引了许多家庭参与,大家一起清理湖岸的垃圾,种植花草。这样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公园的环境质量,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公园成为了社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成都的老公园不仅是成都历史文化的缩影,更是现代生活的展现。它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产业的活化与更新,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展现出独特的人文美。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感受到温情与诗意,更能深入体验到成都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与人文精神。无论是品味一杯茶,还是聆听一曲古韵,老公园都在静静诉说着成都的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