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论 ① | 大河奔涌,东营澎湃

··

  东营垦利,大河浩荡。

  发源于青藏高原,横贯九个省区,黄河一路冲关夺隘、奔腾万里,在此汇入茫茫大海。

  2021年10月20日到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山东省东营市,亲自考察了解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黄河,世界第五大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滋润了无数华夏儿女,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IP。

  但历史上的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民间常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生态脆弱成了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

  尤其是属于退海之地的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加之受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等因素影响,其生态系统更为脆弱。

马仁亮/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对于黄河流域来说,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生态保护的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人才才会集聚,产业才能兴旺,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肩负着探索绿色生态保护治理模式的重大历史使命。

  2020年底,东营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高标准编制了《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以《规划》为纲,系统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东营落地生根。

  《规划》实施两年多来,东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连续两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居全省首位,荣膺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经过全市上下奋战,黄河三角洲累计恢复湿地233平方公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48.57平方公里。昔日“退海之地”,如今水清岸绿、湿地如画;昔日盐碱之地,如今正变为“沃野粮仓”。

马仁亮/摄

  “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生态环境大改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境内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现在的24种,全部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如今的黄河三角洲,成了远近闻名的“鸟类国际机场”——全球9条鸟类迁徙线路中有2条经过此地,每年有600多万只鸟在保护区内迁徙、越冬和繁殖。

  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大屏幕上,黄河口“水与鱼”的变化曲线折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近年来,黄河口水质明显改善并稳定在Ⅱ类;与此同时,鱼卵仔稚鱼密度从每立方米3.8个增加到了10.8个。

马仁亮/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受益新发展理念的东营市,生态改善只是看得见的欣喜,发展思路的升级则是最深刻的改变。

  作为因油而兴的传统资源型城市,目前的东营正在用绿色低碳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底色,全力将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城市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威联200万吨/年PX项目投产,向上整合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向下推进PTA、PET等产业链项目;创新油地共建共享治理机制,与胜利油田合作共建区域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全国最大的百万吨级CCUS全链条示范基地;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营交出了漂亮的答卷。2022年,东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0.74亿元,同比增长4.3%,分别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全省0.4个百分点,在全省GDP排名首次跻身前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四新”经济增加值7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GDP比重达到20.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8%。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曾经的黄河,百折千回、肆虐泛滥;如今的东营,生态蝶变、岁岁安澜。大河奔涌,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东营已然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赵南洋)

责编:赵 静
审签:鲍梓欣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