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三浅一深分四瓣,年味被这块传统糕点“拿捏”了
··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蛇年春节·非遗特辑”系列。
“滋滋——啦啦——”托板倾斜,面坯滑入油锅,随着刀口裂开,表面由白转黄。控油出锅后,随即倒入蜜锅挂浆,捞出冷却,又由黄变红。趁热咬上一口,酥脆香甜,令人回味无穷。
蜜制红三刀,一块凝结着鲁西南人民过年情结的传统糕点,历经百余年不改其味,如今依然“拿捏”着人们的味蕾。
“称上10斤分开装,走亲戚去”“帮忙打好包,我要寄给外地的朋友们尝尝”……进了腊月门,济宁市金乡县金蜂糕点门店里便热闹起来。男女老幼,络绎不绝,这样称十斤,那样来八斤,大家买的是糕点,吃的是年味。
“香!还是那个老味儿。”1月20日上午,金乡市民李先生早早来到店里,买了两大袋红三刀,为过年做准备。“咱金乡人过年串门,哪能不称上几斤馃子(红三刀等地方传统糕点)?咬上一口,小时候的年味又回来了。”他边嚼边说。
好味道离不开好手艺。“我们金蜂牌糕点是中华老字号品牌,蜜制红三刀制作技艺又刚刚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所以说,大家吃的不仅是一块糕点,更是一种情结和文化。”金乡县金蜂糕点食品厂总经理吴云龙介绍,金蜂糕点食品厂起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的糕点作坊——东长兴,被誉为“日进斗金之商”,代表产品有蜜制红三刀、大京果、堆沙、羊角蜜、桂花糕、玫瑰鲜花饼等,技法和产品沿袭至今。
说着话,吴云龙带记者从前店来到了后厂。“咔咔咔——啪——”一阵阵紧密而又规律的刀声营造出忙碌的氛围。老师傅田中和一手按面,一手持刀,三浅一深,表分四瓣,一块块长方形的红三刀面坯就做出来了。
“干了20多年了,动作记忆早就长进肌肉里了。”只见他抬头不误刀工,一大块一米见方的面块,眨眼间就被分成了数十块大小均匀的面坯。紧接着,油炸、浸浆、冷却……面粉、蜂蜜、芝麻等常见原料,不到20分钟就变成了香甜四溢的红三刀。
“家人们,欢迎来到今天的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款超棒的传统糕点……”不光生产线上的师傅们在忙碌,车间现场直播带货的主播也没有闲着。他们边试吃边推介,一个多小时功夫,卖出200箱。
从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开始,糕点进入销售旺季,一天能卖出六七万斤,是平时销量的七倍,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和东北三省。近年来,随着网上销售渠道的打通,直播带货让传统老味飘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今年春节,我们专门为红三刀设计了精美外形,加上喜庆的包装,让大家吃得更有年味儿,送得更有面子。”吴云龙告诉记者,为了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厂里在保证传统口味的基础上,正在研究低糖低油产品,让传统糕点适合更多人群。
(大众新闻记者 王浩奇 编辑 刘宪伟 李姝蒙 设计 吕文佳 实习生 张颖 通讯员 段新朋 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