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一线:水文测报 旱情数据“渴”不容缓

··

  大众网记者 窦永瀚 济南报道

  入夏以来,齐鲁大地持续高温少雨,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虽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正值夏种期间,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大,抗旱形式复杂严峻。6月21日,记者跟随济南市水文中心工作人员,来到了长清崮山水文站,采访土壤墒情采样,通过水文数据了解旱情。

  天气一如既往的炎热,但浓厚的乌云仿佛给大地罩上了“锅盖”,更添几分闷热。记者来到长清崮山水文站时,水文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每日的降水、蒸发情况测量。蒸发量观测以每日8时为日分界。每日8时观测时,用测针测出蒸发器内水面高度,根据每天高度变化与降水量数据就可以准确了解到蒸发情况。

工作人员正在读取蒸发量数据

  济南市水文中心长清水文中心主任赵钰告诉记者,“我们当地的旱情不仅仅是降水量少,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近段时间的持续高温造成的蒸发量上升。”据了解,自2024年5月1日至6月18日,长清区平均降水量20.1毫米,比常年同期83.8毫米偏少76.0%,比去年同期37.1毫米偏少45.8%。自2024年5月1日至6月18日,长清区平均蒸发总量239.3毫米,较去年同期多蒸发107.7毫米。

  赵钰还带记者来到了水文站附近的北大沙河河道,观察河道情况。记者观察到,原本的河道已经丛生了大量的杂草,占据了原本的河道,肉眼可见的河水也仅有一两厘米的深度,水文用于测量水深的水尺几乎完全露了出来。上游的河道几乎完全断流,看不到来水。赵钰告诉记者,“这里平水期的水位深度是可以达到20-30cm的刻度位置,洪水期更是能够到达第二根水尺一米左右的位置。”

北大沙河河道情况

  据了解,6月18日8时,长清辖区内四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770万立方米,较5月1日减少312.9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2008万立方米减少11.8%。进入五月以来,由于降水量显著偏少,致使各大河流出现断流或干涸情况。南大沙河路庄水文站自五月以来一直为干涸情况,北大沙河崮山水文站6月2日出现断流。“断流情况比往年要早了近15天。”赵钰说。

  随后,记者跟随赵钰一同来到附近的农田进行土壤墒情采样。在选取好采样点后,使用取土钻分别取10CM、20CM和40CM土层的土壤,通过称重测量样品土壤烘干前和烘干后的重量,通过计算即可得到土壤含水率。通过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率数据,就能表现出来农作物的旱涝情况。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土壤取样

  记者现场体验了土壤取样,看似只是简单在土壤中钻孔打洞,但土壤干燥使得土层格外坚硬,左右旋转还能够听到取土钻与干土和石块儿摩擦的“咯吱”声。记者甚至压上了自身的体重,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勉强达到了取样的深度。赵钰说“土样首次称重后,需要在烘干箱内经受6至8小时105℃的烘烤,才能够烘干水分,再次称重,进而进行含水量的计算。”

准备进行烘干的土壤样品

  根据2024年6月18日长清区四处水文墒情监测站点的土壤墒情数据分析,土壤耕作层(0~40cm)全区平均土壤含水率为7.38%,这一数据反映出土壤的水分含量较低,整体呈现出较为干燥的状态,已经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旱情“渴”不容缓,更要用好每一滴水。测量旱情、了解旱情,为破解旱情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才能为当前复杂严峻的抗旱形式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田野上、沟渠旁、河道边,济南市水文中心千余处站点上下结合、星罗棋布、覆盖广泛,水文工作者们争分夺秒、日夜忙碌,测数据、明水情,为防旱提供重要的基础性和技术专业性的有力支撑,尽力减少旱灾损失。

  记者离开崮山水文站时,沉寂已久的天空终于落下了丝丝缕缕的细雨,久旱的土地也终于迎来了甘霖。赵钰说“希望天公作美,这场雨能下得久一点,缓解一下现在的旱情吧。”

责编:胡中喆
审签:张 帆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