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0元/公斤!炒酸枣仁中药配方颗粒价格直逼白银

··

  200种方便快捷的中药配方颗粒即将纳入一些地区的医保报销。叫好的同时,有网友发问: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很高,以常见的白芷、百合、大枣为例,药用价格高了10倍左右,怎么这么贵?

中药配方颗粒将纳入医保 图源网络

  炒酸枣仁单价直逼白银

  2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通知,2月28日起,200种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医保报销,其中包括板蓝根、丹参、甘草等常用药,也有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还有炒酸枣仁等炮制品。药品用途主要包括补益、清热、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安神、祛风湿等,覆盖病症广泛。

  北京市医保局介绍,使用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参保患者和医保基金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础,按政策规定分担费用;使用价格高于标准的药品,超出支付标准的部分由患者自行承担(一至六级革命伤残军人除外),医保支付标准以内部分,由患者和医保基金按政策规定分担。

  顶端新闻记者在200种药品名单及医保支付标准中看到,医保报销单价最高的是6.3元每克的“炒酸枣仁配方颗粒”,有网友查到,2月10日的白银现货价格为7.5元每克,炒酸枣仁颗粒价格直逼白银。

  查阅发现,炒酸枣仁颗粒的适用范围为“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部分药品名单及医保支付标准 图源网络

  按克算价,对比还不算特别明显。有网友将单位换算成每公斤,发现炒酸枣仁中药配方颗粒每公斤要6300元,在电商平台,药食同用的白芷、百合、大枣的价格分别为40元、134元、26元每公斤,可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分别是560元、1000元、200元每公斤。

  须区分药用和食用

  炒酸枣仁怎么这么贵?

  2月12日,顶端新闻记者来到郑州市中原区一家张仲景大药房,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价格。店员说,店内只有中药饮片,没有中药配方颗粒。在较为常规的药材中,炒酸枣仁的价格的确偏高,要2.2元左右每克,“炒酸枣仁虽然比较常见,但相比之下产量不算高,所以价格不便宜,但在中药材里,肯定还有比炒酸枣仁更贵的药材。”

  店员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近年来,中药材价格一直上涨,有些药材甚至成倍涨价,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还受产地、制作工艺的影响,“做成中药颗粒的价格,肯定要比中药饮片贵,毕竟属于精细加工。”

  中部省份某医院药学部主任沈力(化名)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国家药典中有药食同源目录,例如白芷、百合、大枣可以作为家用调料,但与医用级别的药材并不一样。

  “在比价时,光简单查询网络上的价格并不客观。”沈力介绍,中药材产地、等级、加工方式繁多,几方面都一致的情况下比较,才有意义,

  中部省份一药企工作人员王志(化名)对顶端新闻记者说,以淮山(中药材名,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举例,质量上佳的淮山产自河南,只有河南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能产出优质淮山,所以药材价格受产地、等级、洁净度、药用部位等因素影响,“其次是制作工艺,一般来讲,粗加工制成中药饮片,精加工制成配方颗粒。这些过程都有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和市场需求几方面共同决定。”

  制作损耗大,成本比较高

  有网友质疑制作配方颗粒的加工过程,称中药配方颗粒与生产现代医学药品完全是两码事。

炒酸枣仁配方颗粒公示稿

  顶端新闻记者查询国家药典委员会公布的炒酸枣仁配方颗粒中的制法:取炒酸枣仁饮片4000克,破碎,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至清膏(干浸膏出膏率为14%-20%),加入辅料适量,干燥(或干燥、粉碎),再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制成1000克,即得。炒酸枣仁饮片与炒酸枣仁颗粒制比为4:1。

  根据国家药典,不同药品从饮片到颗粒的制作过程中,比例都有差别,例如百合为5:1,白芷为3:1,丝瓜络为6.6:1。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中药颗粒的生产工艺区别于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颗粒需要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多道工序,这些工艺的投入会增加成本。“传统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主要有净制、切制、炮制等工艺,这些工艺遵循传统制药方式,是目前市面上流通率最高的产品。”王志说。实际上,我国国内可以进行颗粒提取的药企并不多,目前,颗粒制剂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提取的损耗不一样。”

  并且,大约十年前,我国市场才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其制作损耗大,成本也比较高。

  沈力说,中药配方颗粒只是一种补充,它并非中医工作的主体,仅仅是为了方便、提高效率的角度,毕竟颗粒制剂很方便,外出携带比较省力。“中药饮片融合煎泡,颗粒的每种药都是单品,融化服用,这与传统中药饮片需要泡煎、药材互相融合影响有很大区别,也是对传统中医药的一种挑战。”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张逸菲/文

  

责编:石慧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