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下的“博士村”①丨出了41个博士硕士,有的“一门三博士”

··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张海振 日照报道

  “俺们家三个博士。”

  “俺家两个侄子都是博士。”

  ……

  不比穿金戴银,不比谁家钱多,就比谁家博士多。在山东,有这样一个山村,据统计,全村仅有380多户人家,却走出至少19位名校博士,22名硕士研究生,加上本科生和专科生,全村共考出近100名大学生,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这个小村庄坐落在山东五莲县汪湖镇,名叫燕河村,村子三面是山,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说起“博士村”这个称呼,村民们脸上充满自豪。多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家家户户鼓励孩子读书,平均20户就出一个博士,4户就有一个大学生。

  “我们不比房子不比车,只比谁家考上的博士多。”燕河村村民毛德乐告诉记者,村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毫不吝啬。每当村里谁家孩子考上博士,亲朋好友和邻居都跟着高兴,大家都会高高兴兴去“喝喜酒”庆贺。

  记者注意到,村民凑在一起聊天,常常聊的是谁家孩子考上了博士,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甚至说起自家的本科生,村民们都摆摆手,谦虚地说“还不够好”“还没考上博士”“还要继续加油”。

  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高考能不能改变命运?对于这个问题,在这个村子,能找到明确答案。

  外交官、科学家、医生、博导、教授、工程师……通过高考走出的孩子们,一路考研、考博,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博士村”考出的孩子们,就是“知识改变命运”鲜明的写照。

  燕河村村民极其重视孩子读书。在这个不算富裕的小乡村,勤劳朴实的村民们眼中,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农家孩子走出家门,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机会。

燕河村村民毛德喜手机里存着孩子清华大学博士毕业时的照片。

燕河村一户博士家庭珍藏的孩子高中时的笔记本。

燕河村博士孟凡军读书时各项奖学金证书及其他荣誉证书。

  “我们家一共有三个博士,女儿在武汉大学读的博士,儿子和儿媳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的博士。”今年71岁的燕河村村民王翠秀家说,三个孩子有从政的,有从医的,还有当工程师的。

  “孩子从小学习好,年年考第一,咱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今年72岁的村民赵德英说,家里当年太困难了,自己外出打工一天挣10块钱,舍不得花,给儿子留7块钱当大学生活费。

  幸运的是,家里如今两个孩子都是高学历,其中一个还考上了博士,从事航天有关工作,俩孩子都走出了小乡村,为国家作贡献。“感觉自己和孩子们当年受过的累、吃过的苦,都值了!”赵德英笑着说。

说起孩子考上博士,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赵德英非常高兴。

责编:杨凯
审签:王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