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章丘酿酒师傅王乃宝:传承老手艺34年,练就闻香识酒绝活

2022-01-31 09:2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肖阳

  编者按:

  又一个新春到来。人们期待万象更新,在新的征程中奋发有为。追梦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千千万万人将汗水洒在大地上。他们见证时代发展,畅享中国机遇,更是中国发展的推动者。

  最真实的生活在基层。大众网·海报新闻坚持“三贴近”,力行“走转改”,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到全国各地,走进不同行业的“战场”,走进不同家庭的生活,用心聆听,用笔记录,用情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肖阳 济南报道

  1月29日,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记者在章丘百脉泉酒业酿酒车间见到王乃宝时,他正忙着和工人们选料:“这个时候是我们行业最忙碌的时间,百姓家家户户要备点白酒,我们所有车间加班加点,一天生产储备原浆酒近20吨,每天灌装一万六千多箱。”

  新春卖酒忙,20多道工序出一瓶好酒

  王乃宝今年51岁,从17岁一步步跟着老师傅学技艺算起,几十年都和五谷、糠壳、粮糟窖打交道,如今已成长为车间的台柱子:“这门手艺我已经学了34个年头。当年老师傅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我打下手干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苦学,如今换成我教徒弟们把老手艺传下去。”

王乃宝已经学手艺34个年头

  跟随他的脚步,记者旁观了上甑环节。甑是一个宽约两米的笼屉,上甑桶前先铺上一层谷壳,再将松散的酒醅一层层均匀地铺到甑内,当蒸汽逐渐从甑底部穿过才能完成馏酒提香。

  此时只听起重机隆隆作响,一个挖斗像手掌一样张开,抓起一大捧发酵成熟的酒醅洒落在甑旁地面上。王乃宝和一位健硕的工人讯速上前,用铁锨一铲一铲地洒入甑中。

  既然有机械,为什么不直接洒落在甑中?听到记者的疑问,王乃宝憨厚地笑道:“装甑要‘松、轻、准、薄、匀、平’,这个过程外行看不起眼,其实非常考验上甑工的经验和手艺,‘上甑不过关,丰产不丰收’,手工的把关必不可少。”

工人正在上甑

  王乃宝在几个酿造步骤间连轴转,在一块刚刚开窖的窖池旁,他蹲下身抓起一捧糟醅,凑上鼻子鉴别着味道。“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水是酒之血”,不但原料会对酒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酿造、蒸馏、陈酿、勾调等每一步骤都关系着酒的品质和口感。

  “一瓶酒从五种粮食到装箱出厂,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仅在酿造环节就有十几道。”作为白酒酿造高级技师、济南市章丘区突出贡献技师,34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让王乃宝练就了一身绝活。

  他告诉记者,老师傅习惯通过自己的感官来识酒。俗话说品酒六分闻、四分尝,最难的部分就是“闻香”。一闻一尝,有时只是摇一摇酒花,什么香型、什么度数、酒质的好坏,王乃宝心里已经像明镜一样透亮。每年春季,他都在车间举办装甑技能、看酒花识度数、品酒技能等比武,提升工人的酿酒技能。

蒸汽起到馏酒提香的作用

  能编能导,舞台上打造鲁酒文化名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会孕育出独特的一方酒水文化。

  漫步章丘百脉泉酒业厂区,百脉泉酒文化旅游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不久前,它刚刚获批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

  “厂区获得这一荣誉我感到非常自豪。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带领车间职工参与《梦醉福祥和》和灯会的排练演出,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后也会继续把传统文化发扬下去。”王乃宝说。

记者在采访中学习如何鉴别酒醅

  百脉泉酒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的“福祥和”酒作坊。这一工业遗址,到目前已有140余年历史。百脉泉酒业排演的大型情景剧《梦醉福祥和》正是以这一背景为线索,通过开窖仪式表演、酿酒实操全程,让更多人了解鲁酒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百脉泉”“清照”美酒的匠心酿造过程,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

《梦醉福祥和》演出剧照

  在王乃宝的办公室,他的演出服叠放地整整齐齐,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舞台上的他,张弛有度,表演细腻,成功地塑造着前辈酿造工人的劳作场景。该情景剧演员全部为公司一线职工,王乃宝除了带领工人们参与演出,还主动请缨负责了演出的统筹工作。

  “虎年春节马上要到了,市民的酒水需求格外旺盛,为了兼顾厂里的生产,我经常自己住在公司的宿舍。虽然也辛苦,虽然有时顾不上孩子,但是为了给市民的餐桌增添一分喜庆,我们还是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多为消费者生产优质的百脉泉酒。”王乃宝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肖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