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五首关于“春意藏,夏初长”的诗词

··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表示告别了春天,迎来了夏季,因此又称“春尽日”。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今日立夏,让我们一起乘着这5首诗词的微风,沉浸初夏的温情,体验大自然季节更替的神奇与魅力。

  《阮郎归·立夏》
  明·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
  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解析:这是明代词人张大烈的一首立夏词。绿阴冉冉,铺展原野,大地仿佛换了一翻崭新的光景。和暖的东南风吹过,夏天的白昼一天天变长。小小荷花贴着水面,点缀着横塘初夏的美景。蝴蝶忙碌地晒着粉色的衣裳,可爱又多情。茶已煎好,酒已倒好,只等喝醉,赋诗填词的兴致大涨。幼小的燕子,似乎格外珍惜“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落花,双双衔着落花,回到精美的屋梁之上。

  综览全词,语言轻松活泼,画面生动有趣,意境闲雅优美,情感热烈浓厚,寥寥数笔,就将一幅生动有趣的立夏图呈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刚刚过去的春天的惋惜。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解析:红旗插满城内的窗扉迎接赤帝,太阳神准备驾车携着青帝归去,这里诗人用象征手法,婉转道出夏天来了,春天走了的消息。泥巴还是新的,燕子巢中欢闹;百花已经开尽,蜜蜂越加稀少。槐树和柳树,绿荫渐渐浓密;窗帘和窗牖,暑气依旧轻微。太阳西斜,洗个畅快惬意的澡后,熟练地试穿起夏天的衣裳。

  这首诗意境清新,构思精巧,描写了初夏生机勃勃、万物成长的景象,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立夏风物图画,写出了诗人对于立夏过后夏日到来的期待之情。

  在立夏前二日,陆游还作诗抒发伤春与惜春之情,一到立夏日,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他在立夏已十余日,还不忘告诉人们,山里人的夏天多么诗情画意,可见他对这个节气的喜爱。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解析:立夏时节,思念随暑风而至,时序在更迭,而旧时情绪却未变。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京师的亲人的思念。

  换季了,怀念美好的春天,烦闷的心怀只因白天太长了。夏天的树木成荫,衙门白天里都一派宁静。大风已经吹进楼阁,层叠的云朵才露山岭。坐在这里思念昔日相伴如今远在京城的各位弟弟,感叹珍惜流逝的光景。

  《雨后立夏》
  明·谢榛
  园中绿已暗,寂寞问花神。
  兴托清樽酒,愁欺白发人。
  山城初雨过,天地尚馀春。
  又与东风别,堪嗟羁旅身。

  解析:这是明代诗人谢榛的一首立夏诗。园林之中,嫩绿已渐渐变成深绿,立夏时节,眼看春又归去,寂寞之余,问问花神,春天去哪里了。逸兴遄飞,全都寄托在几樽清酒之中;春愁恼人,一下子欺负“我”成了白发人。青山与古城,刚刚经过一场夏雨;天空与大地,尚残留一丝春天的气息。“我”即将又要辞别春风,哪里经得起四处漂泊,孑然一身的羁愁。

  这首诗写了立夏之景物、立夏之心情、立夏之天气、立夏之羁愁,最绝妙之处在于借助立夏的时间节点,道出了迎来送往的人生常态。四季流转,人生变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解析:春夏秋冬四时天气相互催促交替,昨天还是春日,不想一夜东南风就催来了夏天的脚步。骄阳之下,田间地头,翠绿的麦穗开始微微泛黄;新雨过后,园中树木,诱人的黄梅透出阵阵芳香。春天离去,黄莺在枝头啼鸣,似有愁思千缕;花儿凋零,彩蝶在花间驻留,像是幽恨未消。睡眼惺忪,独倚南窗,情思倦怠,闲看槐荫,遮满了亭台,心却飞到了天外。

  这是宋代诗人赵友直的一首立夏诗。诗人用生花妙笔勾勒出立夏时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对初夏丰收的喜悦。

  “春意藏,夏初长。”立夏既是春日的尾声,又是夏日的序曲,不仅牵动着季节的更迭,也象征了生命的轮转,将生命的韵律推向新的高潮。希望孩子们在这些诗词构建的景象中,在身边悄然发生的变化中,领会季节交错的无限趣味,珍惜即将到来的热烈夏日。

  解析参考:唐诗宋词天地、古诗词日历、中国诗词网等

责编:姜申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