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课”时光》③:让甲骨文“活”起来,来自潍坊市实验小学的“汉字画”
··
大众网·海报新闻 见习记者 王世敏 视频 张顺 潍坊报道
11月5日下午,潍坊市实验小学每周一次“汉字画”选修课如约而至。学生手握毛笔,用极其简洁生动的线条将甲骨文“虎”字在纸上刻画的惟妙惟肖,两三笔间,一股霸主之气凛然而生。随后,学生根据书写的甲骨文创作了一幅画,将甲骨文与绘画艺术结合,这就是学校“汉字画”课程。
在“汉字画”中,传承经典
“学校以‘汉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甲骨文这一有趣的象形文字,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同时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创作了字画结合的‘汉字画’课程。汉字画是学校美术教学的特色,是一种创造性的美术教学方式,是‘书画同源’‘文以载道’的具体体现形式。”该校副校长、高级教师庄明华介绍。
学生每天学习一个甲骨文,学校两周一次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每周五下午开设汉字画、衍纸、编织、线描画和书法等社团,多管齐下落实“汉字画”课堂教学。
“老师,我画完了。”“老师,看看我画的。”教室里,美术老师李林科被同学们的热情包围着,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叫《年》,要过年了,人们在收割麦子,这里的人正准备把麦子捆起来,这里有已经捆好的麦子。”三年级学生玄洺郡对李老师说。在他的画里,描绘了过年时人们丰收的景象,用象形字展现了山、云、太阳、溪流、茂盛的大树、忙碌的人们……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文字生动有趣的演变,还以甲骨文为线索穿越时空,与古人来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我特别喜欢上汉字画课,不但可以认识很多甲骨文字,而且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不但可以画画,还可以互相猜字,互相讲故事,可好玩了。”三年级学生丁钰涵说道。
学校依托课堂,探索出低年级单个甲骨文字与线描画结合;中年级以成语故事、传统文化典故为主的汉字绘画教学课程。用成语故事或典故解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古汉字的起源,再提取成语典故中的甲骨文,融入到绘画创作中,是该校“汉字画”课程一大亮点。李老师向记者介绍《止戈为武》背后的故事:它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力的作用,就是用来平定乱世,建立战功,止息战争。所以“止、戈”会义为“武”字。将戈、门、牛、拯、田、好、果、羊等多个甲骨文融入绘画中。在画面中,有的人环绕在火堆前载歌载舞;有的人在田间耕田,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有的人骑着马儿在游玩......讲述的是天下已经没有了战争,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庄校长表示,对学生来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解汉字起源,不仅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甲骨文”中,触摸历史
除了将甲骨文与绘画结合,潍坊市实验小学还探索甲骨文与书法、衍纸、手工编织、文创作品等特色社团融合。在学校传统文化体验空间,学生以甲骨文为元素在画纸上填色、在书签上勾勒、在贝壳上描画……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被学生创作了出来。
书法课上,学生们正在练习甲骨文“凤”“鸟”的书写,在一笔一画中抚摸甲骨文的体温,在转折连接中呵护古汉字的感情。“我在楷书的学习中学会了用笔方法,今天我们又在软笔书法中加入了甲骨文的书写,我感到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太美了,我特别喜欢。”二年级学生王奕萱说道。
据介绍,潍坊市实验小学经过近八年的探索实践,探索出了80个常见的象形字对照表、首字母索引的甲骨文对照表、低年级主题融合校本课程、中年级学生成语故事教学集锦等汉字画课程资源。通过每年一届的校园汉字绘画特色美术展,每四年一届的省市区美术特色展评、美术特色推介活动、省市区各级电脑制作比赛、校级甲骨文识字大王、绘画小明星等系列比赛活动、汉字绘画的电脑制作比赛等,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甲骨文素养。
学校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区市获奖,美术教师先后在省市区进行汉字画特色推介,并代表奎文区参加市优质课比赛,省基本功大赛,学校先后获得奎文区、潍坊市一校一特色一等奖和山东省优秀成果奖等荣誉,被潍坊市推荐参评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
中华文化由汉字传承,以“汉字画”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甲骨文和“汉字画”结合体现了宝贵遗产的时代价值,让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从紧锁的清冷库房中走出来,实现了甲骨文这一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从娃娃开始传承,在普及传播中坚定了文化自信,让甲骨文的文化元素成为育人元素,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