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德州|以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德州最美职工熊新荣
··
编者按:德州,鲁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黄河与大运河在这里“牵手”,京津冀、环渤海等四大经济区在这里交汇。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先祖大禹,到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晏婴;从汉代大儒董仲舒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众多先贤在这里留下足迹,也将“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城市精神注入了德州人的灵魂。在德州,有很多人始终用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自强不息的善心义举,给这座城市带来最长情的抚慰与心安。2月10日起,大众网德州频道改版推出《点赞德州》栏目,大众网记者将深入德州的大街小巷,去发现、记录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小城大爱,展现这座“大德之州”的魅力与风采。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张振楠 德州报道
8月25日,德州市委宣传部举办“致敬奋斗者-2023年德州最美人物”系列主题记者见面会——“最美职工”专场。最美职工代表,来自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熊新荣出席见面会,与记者面对面交流。
熊新荣来自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现任大陆架公司机械加工厂机加工班组的班组长,主要从事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创新,用心做好每一个零部件。“这次荣誉的获得,是对我之前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鞭策,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再创新功。”熊新荣饱含热情地说道。
见面会上,熊新荣分享了对自己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的工作经历。“谈及成长经历,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使我受益匪浅,一个是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另一个是养成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的好习惯,善于思考并敢于攻坚。”熊新荣从一名学徒工到现在的首席技师,从操作手摇普通车床到现在操作世界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的DMG自动化生产单元,二十多年的坚持,让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加工经验。
2011年,公司引进了一台大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E650机床,当时山东省仅三台,设备操作和编程难度相当大,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撞刀和撞机事故。当时领导把学习使用这个重点设备的任务交给了熊新荣。熊新荣二话不说,下定决心一定要征服这个“大块头”,于是,他每天加班加点在单位学习研究设备,再把学到理论在设备上操作验证,经常加班晚了就在单位的更衣室连椅对付几个小时,第二天继续钻研。当时有同事调侃说:“你和这台机器在一起的时间比你和你媳妇在一起的时间都长”。当时听到这些玩笑话,熊新荣心里十分难受,因为自己的媳妇当时已经怀孕八个月了,为了钻研设备使用,他一直没时间照顾媳妇。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熊新荣熟练掌握了这台设备的操作技能,并调试出多种高精度复杂零件。后来,每当公司引进复杂的大型设备,领导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熊新荣,都会安排熊新荣来学习摸索,学会之后再传授给其他人。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人员和设备的不断增加,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研发任务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也越来越多。在德州市总工会和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熊新荣在2019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的初衷是将企业高层次人才聚集起来,发挥人员的创造性,通过工艺技术革新、引进新设备新工艺等方式,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难题,提高作业效率、产品质量、本质安全,降低成本,同时为企业培养技能操作人才,将技艺传承下去。”熊新荣介绍道,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解决40余项创新技术难题,每年为公司创造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通过解决技术难题和技术革新先后取得专利授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德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了15名数控操作人员和2名钳工人员;4人晋升为技师,7人晋升为高级工。在2021年德州市暨德城区组织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2名参赛同志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在精益改善方面,由创新工作室成员带头,发动全员开展精益改善,完成精益改善50余项,累计产生6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扎根生产一线23年,熊新荣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长成为数控高级技师。多项发明创造,为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成立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9名技术骨干,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