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暨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座谈会收官站在济南成功举办
··
文化视界网报道12月7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暨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座谈会”收官之站——济南站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办、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北京电影学院吴冠平教授主持座谈会,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倪万教授代表山东大学致欢迎辞。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驻济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座谈会嘉宾合影
吴冠平代表学报向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回顾了学报四十年的办刊历史,指出办刊面临的学术评价制度桎梏、数字时代碎片化冲击,以及国际交流话语困境三大挑战,希望与到场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建言献策,共同助力学报未来发展,推动学科建设,并表达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作为电影学术界的知名平台,将继续传承守门人精神,坚持学术深耕,改革刊物形式与内容结构,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经验的衷心期冀。
此外,吴冠平表示,此次探访山东大学,倾听了多位学者关于学报未来发展方向的宝贵建议,以及他们分享的学术成就与研究成果。这些真知灼见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明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助益,其中一些新颖的观点与创意,预计将在来年的刊物编辑实践中得以实施。展望未来,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新的四十年征程,或是下一个十年里,或将迎来更为稳健、更为良性的发展。选择山东大学这所享有盛誉的985高校作为此次旅程的终点,亦彰显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对学术高度的不懈追求。从收集各方建议到最终在山大驻足,这一路不仅规划了学报未来的发展蓝图,更为其学术生产与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与保障。
12.7北京电影学院学报.jpg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吴冠平
倪万肯定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电影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学术前瞻性,并对吴冠平教授等编辑部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走出去”的办刊意识表达了高度赞赏。结合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倪万教授从影像传播研究的学术视域拓展及跨学科探索等方面为学报发展给出建议,并强调电影在支撑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倪万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教授感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作为刊物将学者、学科和学术相联结的重要作用,并为学报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建构建议:建构中国电影自主知识话语体系,建构跨学科平台对话机制,建构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华语圈电影学术平台,建构前瞻性国内外学术话语交流点。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邱凌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晓风以媒介形态变化下碎片化阅读与电影长时间沉浸式触达冲突作为背景,介绍了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正在推进的项目,并对应提出三条破题路径:结合数据传播平衡观众兴趣与创作侧重,关注特殊群体普惠传播电影艺术,立足内容传播媒介进路,聚焦网络微短剧深挖影像传播深层逻辑。
此外,于晓风列举了此前山东大学在纪录片、短视频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指出正是前期在创作方面的诸多积累,造就了可以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创作层面进行探讨与合作的良好契机。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把主题研讨活动之一放在山东大学举办,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对与山东大学前期合作的一种宝贵认可。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于晓风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李攀感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对青年学者的关注与扶持,指出当下很多青年学者陷入了“追热点”的困境,需要学术立场的引导和对理论的深层感知,并鼓励年轻学者从实践中找选题。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 李攀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邢祥虎副教授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坚持质量第一,内容为主的高标准和引领学术风尚的先锋意识表示高度赞赏,从艺术史、电影影像理论和社会文化的学科交叉角度提出了有机建议。
此次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暨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座谈会极具建设性与针对性。它不仅对我国当前电影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更为中国电影理论研究走向世界铺设了桥梁。通过此次座谈会,中国电影理论及中国电影学研究将得以面向海外,向世界展示中国电影研究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邢祥虎谈到。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邢祥虎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李超副教授认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达成了强学理性与弱学究气的平衡,对电影学界的前沿导向起着重要作用,提出当下需要重新回归梳理电影学术研究方法论,从内层文本层面和实际情境层面为电影行业和学报发展给出了建议。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李超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昌奇副教授高度认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一本“有温度的刊物”,呼吁当下研究不能远离电影本体,点明学报与学者论坛的交流具有长期可持续的积极意义,鼓励对青年学者的发掘。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昌奇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刘昂教授肯定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四十年来对自身精准定位的坚持,提出从叙事经济的视角看待电影,在议题生产机制模式和乡村艺术与文化振兴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刘昂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宋法刚教授感谢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工作人员的付出,探讨了电影价值观的研究内容,并提出当下对类型电影需要新思考和再梳理,探究类型化经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
宋法刚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与会者们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诞生,与北京电影学院对电影艺术发展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时至今日,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不仅与北京电影学院的发展紧密相连,更与整个电影学科的进步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同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不仅是国内电影理论知识生产的重要阵地,更是中国向国际传播中国电影理论前沿知识的一个关键窗口,在这样的双重意义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温度、高度与深度。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宋法刚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主任刘强教授认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居安思危的办刊精神值得学习,指出当下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和电影研究结合起来,从中华文明中寻找电影学术界的理论自信。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主任、教授刘强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杨国柱副教授强调期刊是电影研究的重要落脚点,从横向维度梳理电影的媒介角色,从纵向维度强调拓展电影边界和重视电影史的重要性,希望现在的中国学者从研究中国问题进化到回应和引领世界问题。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国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赵玉亮教授认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达到了理论深度和专业高度的双重结合,从电影化叙事、影像表意和视觉修辞等层面对当下精品影视进行深度解析,期待电影学界涌现更多的学术精品。
在当前的学术背景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动遍邀全国业界精英,共商提升期刊影响力之大计,此举无疑为中国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良好的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一本理论性极强的期刊,犹如一座巍峨的学术高峰,矗立于学术之林。在同类期刊中,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堪称典范,引领着学术潮流,为电影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与交流平台,赵玉亮谈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玉亮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山东中心副主任武建忠,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总编辑、高级记者梁洪文,《齐鲁晚报》主任编辑倪自放,《济南日报》主任编辑张晓涵,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记者王翠、范吉宇作为媒体代表列席会议。倪自放对未来中国新主流大片的创作表示了期待。张晓涵从业界视角表达了对学术研究脱离大众倾向的担忧和思考。
座谈会合影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建设了包括国际传播实验室、影像传播实验室、传播认知实验室、MR混合现实实验室在内的多个实验室,有力支撑了影像传播领域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深耕和布局。2019年成立的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兼具创作和研究功能。该中心作为沟通学术研究、业界实践与教育教学的桥梁,为业界专业团队和校内师生提供交流研讨的渠道,支撑影视教育,引导影视传播,立足文化艺术研究立场,为山东省和全国影视行业搭建起产学研融合平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选择将“创刊40周年暨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座谈会”的收官之站放在山东大学举办,正是基于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传播学、电影学、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以及在影视内容创作方面的突出贡献。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双方未来开展更加持续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
文稿来源/山东大学闫晓晗
摄像、摄影/徐智勇、薛筱蕙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