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 | 关注中晚期患者综合管理,中西医结合助力美好生活
··
大众网记者 岳霄远 通讯员 郝爱济南报道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和谐共生,美好生活”。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中国有近300万的帕金森病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谈及帕金森病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副院长周庆博呼吁,关注帕金森中晚期患者的综合管理,确保老人拥有良好生活状态。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要警惕
很多老年人一遇到“手抖”就会心里害怕,觉得自己是不是患上帕金森病了,周庆博解释说,临床上遇到的大部分“手抖”病人多数都是姿势性震颤,常常表现为拿碗筷或者举酒杯时候会有哆嗦的表现,是特发性震颤的症状,而不是帕金森病的表现。
“帕金森病的震颤是静止性震颤,手放在腿上不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震颤,同时在日常行走、做家务时动作都比以前慢了,或者一些精细动作都不能做了,这时就要警惕起来,去医院诊疗,做出相应诊治。”周庆博表示。
病程进展到中晚期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早期诊疗很关键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四大主要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四大主要运动症状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运动迟缓、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嗅觉减退、情绪低落、疲乏、便秘、多尿多汗、流涎、睡眠障碍等表现。
在帕金森病人在前三年,通过服用较小剂量的药物可以获得比较满意和持续的疗效,这就是常说的“蜜月期”。病程进展到中晚期时,常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眩晕摔倒、吞咽困难呛咳引起肺部感染等症状的出现。因此,周庆博强调,帕金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等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很多帕金森病人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心情会受到很大影响,病情反而更容易加重。所以及早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还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病程进展,让病人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周庆博说。
中西医结合诊疗效果显著
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意味着会终身伴随。“在治疗时,西医在控制运动症状方面,如震颤和肌强直等,显现出了良好疗效。然而,对于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多汗、疲乏、头晕等,西医治疗手段有时显得不够有效。中医药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对于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中医治疗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例如,中草药、中成药和针灸等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多汗、疲乏、头晕等症状;对于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中药既可以增强西药的效果,又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有着增效减副的良好作用,所以中西医结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周庆博如是说。
周庆博介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这里不仅提供西医的治疗,还融入了中医药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的运动锻炼和心理慰藉。老人们在这里可以做健康操,参与各种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种中西医结合的全面管理,许多患有帕金森病的老人的症状不仅没有加重,反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些老人甚至在这里居住了三四年,病情基本没有加重,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果。
对于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这种全面的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养老机构内,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精细的日常管理,避免病情过快进展,减轻家庭照顾的负担。同时,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也能让他们更加了解患者的状况,提供更好的支持。这种全面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为帕金森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专家名片
周庆博
周庆博,男,2000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获得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学位。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省中医药名医。现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副院长,兼山东省医师协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中西医协同发展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养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诊治帕金森病、认知障碍、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著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