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重!潍坊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成功转体
··
大众网记者 于明效 实习记者 秦伟薇 潍坊报道
12月13日凌晨2时,长240米、宽34.7米、重3.4万吨的梁体顺时针转体70度,顺利跨越胶济线、胶济客专营业线后精准就位,标志着在潍坊站南广场片区综合开发PPP项目中,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潍坊清平路跨胶济铁路立交桥转体成功,为全线如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该桥为迄今为止全国最重单体矮塔斜拉转体桥。
潍坊市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南侧起点位于仓南街与清平路交叉口北缘,北侧终点位于东风西街与清平路交叉口附近,上跨胶济客专和胶济铁路等多条线路,全长1.97千米,桥梁长度1.255千米,主桥设计为120米+120米的预应力矮塔斜拉转体桥,桥面宽34.7米,桥面以上索塔高42米,地面距塔顶高度60米,相当于20层住宅楼的高度。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紧追计划步伐,分别于10月22日完成立交桥索塔封顶,11月1日完成立交桥主体结构浇筑,12月1日完成立交桥斜拉索施工。
潍坊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主桥施工需要上跨四条铁路营业线,具有转体施工安全风险高、转体时间短,主桥结构复杂、重量大、桥面宽,球铰、索塔、索鞍以及斜拉索施工精度要求高,梁体及索塔线形监控难度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深基坑等诸多施工难点。该工程施工的主墩承台基坑长34.5米,宽28.3米,深度达6米,属于深基坑。
面对寒冷天气,施工队伍24小时不间断抢夺工期,顺利完成桥梁主墩下承台混凝土浇筑。主墩承台浇筑施工是能否平稳承托直径6米的球铰和3.4万吨主桥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分上承台和下承台。其中,下承台高度5.5米,一次性浇筑混凝土2058立方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为了确保承台顺利浇筑,项目部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在原材料选用、浇筑顺序、浇筑速度控制和施工组织上,进行精细技术策划,开展专项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同时,参建人员充分运用“智慧化工地”大体积混凝土监测功能,在关键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在承台内设置冷却水管,通过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差实时监测数据,随时控制水循环时间、水量流速和进水温度,有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难题。
自工程建设以来,始终以数智标准化严格要求。坚持创新优先、以新促质,创新性研发使用“智慧+”管理系统,通过BIM、云计算、5G等技术手段,建立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劳务实名制、设备运行、物料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进度监测等于一体的智慧工地平台,为工程顺利推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程运用自动化深基坑监测系统,通过智能传感设备,自动获取基坑周围地下水位、土体位移、沉降、土压力等数据,与规范容许值进行实时对比,进行超阈预警。当预测到险情时,现场和监控室的警报器发出警报声,现场作业人员会立即停止施工并迅速撤离,同时项目安全应急领导小组会收到即时通知提醒,以便最快速度启动安全应急预案。针对邻近营业线、安全风险高、索塔线形及索鞍施工精度高等难点,项目团队制定了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应急预案,参建人员经过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安全防护员在现场全程盯控,开展班前讲话和班后总结等工作,筑牢安全现场管理“前沿阵地”。
项目部参建人员大力推进“四新”技术应用,针对于大孔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基,采用旋挖钻分级扩孔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大孔径硬岩地层的难题,提高了钻进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成本。对于8米高的梁体,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后一次性浇筑,高支模技术的优势与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相结合,施工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索塔施工中引进了先进的全封闭液压爬模设备,该设备仅需一次组装,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模交替顶升来实现爬模的上升,稳定性好、承载力强,有效避免了涨模或爆模的情况发生。斜拉桥的施工中,索导管和索鞍的施工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拉索的受力和结构的线形,为了解决此项施工难题,项目团队采用劲性骨架定位技术,使用2台全站仪同步测设定位,保证了施工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为后续斜拉索的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全桥运用BIM技术,通过预应力管道与索导管等构件间的碰撞检查,工序模拟和演练,提前发现问题,及时得到了优化和处理,为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采用的桥梁防撞护栏施工台车,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工作平台,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快速进行移动和调整位置,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
大桥转体主要依靠转体球铰,直径达6米的转体球铰,是山东省当前使用的球铰中平面尺寸最大的。为保证制作及安装精度,项目团队从“人、材、机、地、法、测”6个方面严格把控,派专人驻厂,全程盯控制作过程,在克服运输超限等约束条件运抵现场,安装时经定位螺栓与型钢支架相结合、高精度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测设控制的方式,提前布点、循环复测,使得安装后球铰顶面高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为桥梁的成功转体做足技术准备。
项目部以技术革新赋能工程建设,打破了传统混凝土养护方式的壁垒,在索塔施工中,通过采用喷涂和滚涂混凝土养护剂的方式代替浇水养护的传统工艺,提升了养护效果,减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80%人工和材料费用。
与此同时,项目创新工作室依托科研课题持续发力,目前已形成转动系统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计算等国家发明专利,有30人次申报的16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此外,项目以打造文明生态施工,创造绿色的建设环境为切入点的科研课题,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连续3年获得了山东省“聚焦双碳目标 聚力绿智建造”创新创优优秀项目部荣誉称号,一直是业主考评“优胜单位”,助城市环境“天朗气清”。
据了解,清平路跨铁路立交桥建成投用后,将彻底解决潍坊市清平路多年来受铁路阻隔的影响,真正变成纵贯城区南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有力缓解潍城区南北出行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