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铁路智能化建造体系——山东铁路智能化建设管理平台

··

  山东铁投集团以山东铁路全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智者思维探索省域高铁建设智能化管理,成功开发了山东铁路智能化建设管理平台,打造了省域铁路智能化建造体系。目前,已在济南东站枢纽优化提升工程、济滨高铁项目全面推广应用,开启了高速铁路智能化建设新征程,得到了国家铁路局和国铁集团领导的高度认可。

  一、坚持数字化转型,打造铁路智能建造新实践。智能建造是大势所趋。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力推动建造方式转变,实现了铁路工程从前期工作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一是可视化。应用BIM、GIS、视频监控、无人机摄影等技术,实现事前预警可视、事中实时可视、事后回溯可视。比如,在济滨高铁建立了22个专业145公里BIM模型和125公里倾斜摄影模型,在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达到全时空可视化。二是数字化。借助物联网、融合通信等技术,广泛对接拌合站等智能生产设备,实时动态采集各类生产数据,并与BIM模型挂接,实现参建各方数据共享。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数据量70余万条。三是智能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数据实时汇集、自动分析,让数据产生化学反应,提供预警信息,打造全过程数据驱动决策的应用场景。

  二、坚持标准化建设,建立铁路建设管理新体系。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数字化建设中的任何进程都离不开基本标准的建立。一是形成了“一套标准体系”。基于国家及铁路BIM联盟标准和铁路设计、施工规范,总结济青、鲁南等高铁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适用于铁路建设过程管理的企业级标准。二是建立了“一个数据底座”。规范数据标准,使用同一套数据在各业务流程、各阶段无缝流转,解决以往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中数据流转割裂、信息流转困难的痛点,保障了平台的扩展性和推广应用。三是搭建了“N个应用场景”。明确了设计、征迁、施组、进度、安全、质量、物资、投资、劳务以及智能建造等36个板块、390多个应用场景,涵盖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坚持信息化驱动,推动建设管理模式新变革。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工程建设的深度融合,梳理优化铁路建设管理全流程作业环节,实施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实现建设工程从条块管理转变为集约管理,从流程管理转变为智能管理的转变。一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监控。在“一张图”上展现多项目、多维度信息,汇集人、材、机动态消耗,以及进度、安全、质量、投资等数据,实现前端施工建造与后台管理的无缝衔接,全面掌握项目动态。二是质量安全闭环式管理。现场APP填报质量验收数据,人脸识别录入人员信息,一键生成检验批资料,可及时、直观地查看安全质量信息,避免弄虚作假。三是物资管控全过程追溯。随时查看物资信息以及各类物资审批流程,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追,有效杜绝不合格物料进入以及使用部位错误等现象。四是劳资关系全流程预警。应用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自动采集手段,关联劳务合同、农民工打卡和工资发放信息,从源头上防范农民工欠薪现象。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形成检验审批表单4.1万多份、隐蔽工程影像及视频15万多份、问题库闭环管理1000多份、人员实名制6000余人、劳务合同4000多份。

  四、坚持协同化管理,搭建开放互联融合的新平台。一是“需求+体验”。建立了“参建单位——铁投集团—开发单位”的需求调研和问题反馈的机制,充分征求参建各方的业务需求,并在开发和应用阶段不断收集用户体验和迭代升级,从源头上保证平台实用、好用、“接地气”。开发中累计需求调研350多次,PC端已迭代发版52次,手机APP已迭代发版41次。二是“集成+开发”。积极借鉴和整合国铁集团等行业权威单位的已有成熟模块为我所用,结合自身管理经验,打通各模块的流程和数据链条,发挥各自优势,缩短开发周期,实现“1+1>2”的效果。三是“建设+整合”。建成私有云1套,实现了平台云计算和云存储能力,确保数据自主性和安全性,为智能辅助决策提供基础保障。建设了1套数字指挥中心,整合上级部门、施工单位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政府方及参建各方协同管理和应急指挥功能。目前,平台活跃用户8000多人。

  

责编:闫晓辉

审签:何泉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