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藤梯、钢梯、楼梯的变迁 专家评说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听见索玛》

··

  10月15日晚,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在淄博大剧院迎来了大凉山的声音——《听见索玛》,吸引了609万观众线上线下同步观看。

  《听见索玛》是凉山文旅集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致敬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以凉山“悬崖村”等彝寨脱贫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民族歌剧。10月16日,“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艺术家和主创团队代表围绕着《听见索玛》的创作演出进行了讨论交流。

  立足现实,书写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凉山曾是全国和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跨越高山峡谷, 美丽凉山发展的蜕变,是凉山各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的见证。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的神圣使命。优秀的文艺作品要能书写人民伟大实践,讴歌时代的伟大进步,为时代前进存照。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莫凡表示:“悬崖村的故事,确实是很动人心魄的。《听见索玛》非常接地气、非常有烟火气息,非常有生活质感。剧中没有仅泛泛表现村民搬迁的喜悦,而是呈现了村民的思想变化。这种探索很独特。”泉州艺术教育学会会长、一级作曲杨双智表示,脱贫攻坚题材是在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的一个体现。悬崖村能够在扶贫攻坚战略政策下得到搬迁,是党和政府一个非常大的举措,在这部歌剧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歌舞剧院一级编剧董妮认为,这部歌剧塑造了在脱贫攻坚背景下的一组群像。

  极具民族特色,用心探索少数民族歌剧

  《听见索玛》作为一部以彝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歌剧,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听见索玛》艺术总监、编剧李亭表示,希望通过这部剧表现出大凉山彝族人民作为在高山居住的民族中不可替代的个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国家话剧院原院长周予援说:“能够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一条少数民族歌剧的道路,是难能可贵的。”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教授万山红说:“作为少数民族的民族歌剧这个剧目是独树一帜的”。莫凡指出:“民族歌剧是多样性的,《听见索玛》结合了原生态、歌舞,让老百姓喜闻乐听、喜闻乐见,这是我们应该创作的、应该发展的。”

  大胆探索,创新呈现戏剧艺术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力。《听见索玛》采取了多线散点叙事的戏剧结构。原株洲戏剧研究所所长、一级编剧张林枝表示该剧的戏剧结构让人眼前一亮,开篇有史诗的感觉。董妮从专业编剧角度分析到:“这部歌剧人物之间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另辟蹊径的运用了话剧中常见的复杂叙事手段,将线性叙事叠加打乱进行,将体裁与人物的命运完美契合。”

  精益求精,深度打磨方能塑造精品

  歌剧是文学、舞台、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要出精品力作就需要经过反复研磨。《听见索玛》作为一部新创的民族歌剧,同样需要继续打磨提高。张林枝希望进一步强化剧中的段落感。莫凡建议进一步强化歌剧性表达。杨双智建议:“凉山高腔这个旋律要发展成为整个剧的主题,通过乐队以及音色的变化,在剧中不断的出现,也可以发展成一些主要人物主题动机,比如老村长应该把他的身世和不下山的历史原因通过咏叹调说出来。”万山红建议希望彝族的音乐再多一些,能够走进咏叹调、合唱部分,能够让更多的人都了解彝族音乐。周予援表示:“彝族高腔和这部戏歌剧音乐应该有机结合,更具民族性。”

责编:马梦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