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
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刘佳琦 天津报道
11月21日,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开幕。在“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期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隆海作《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提升职业院校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度;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提升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开拓国际合作新路径,提升职业院校的贡献度;不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下为张隆海报告内容:
非常荣幸与大家相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设学于孔子、孟子的家乡——山东省济宁市,学校始终把产教融合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根本发展路径根。下面,从三个方面汇报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
一、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提升职业院校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度
一是建设新型载体,为校企共同体建设“趟路”。充分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成立了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3个省级、8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教融合新载体;当选国家有色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农村现代商贸流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协同发展机制,打造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政校行企四方协同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学校先后与联合体、共同体内的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4个,省级技能大师和名师工作室6个,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46门,开发实践项目1000多个,培训企业员工10万余人次。
二是建设产业学院,为产教协同发展“聚智”。学校联合晶科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兴等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6个,探索形成“十共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育师资、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对提升相关专业建设水平产生了极大助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与中德诺浩、比亚迪等企业合作,创新实施了“全程融合、进阶分向、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光伏产业学院与晶科电力、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实施“课堂车间化”“学习生产化”实践教学模式,搭建相互依托、涵盖光伏专业全链条全要素的校内教学工厂与校外实训基地。
三是建设服务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打造“产、学、研、创”高度融合的产业孵化平台,建设了济宁新城大学科技园;实施“专业群+校办企业”的创新平台运行模式。先后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等26个。获批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350余项,承担横向课题150余项,每年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实现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1200余万元,入选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
二、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提升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
一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紧盯产业发展。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重点对接山东“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和济宁市“231”产业集群、19条主导产业链,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构建“强、优、精、特”的“2451”专业群。积极推动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创建工作。契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建设了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无人机应急救援等优质专业群。
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品牌和高水平专业群6个、教育部和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
二是精准对接,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学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践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自动化类现场工程师、航空装备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入选山东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校企深度合作取得了一批教学成果,成功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0部、山东省规划教材12部。荣获2项国家级、2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生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获奖195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473项。招生就业两旺,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师资共建,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组建“博士人才—科技服务人才—青年科研人才”三维科研创新团队,实现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双提升。学校先后组建了15个博士和名师科研创新团队、30个科技服务团队。2个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团队入选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三、开拓国际合作新路径,提升职业院校的贡献度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以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能够长远发展。
一是靶向发力,精准对接出海企业需求。学校是我国首批中文工坊建设单位,是山东省海外班墨学院建设委员会主任单位和秘书处,定期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行业、企业代表举办供需对接会,按照走出去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合作开发课程,共建海外师资培训基地,“订单式”培养学员,形成“行业牵线、校企携手”多方联动的中文工坊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形成了“企业投入-学校教学-定点就业”的产教融合闭环,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二是按需施策,系统开展人才培训。以“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企业需求”为原则,持续优化、动态调整班墨学院、中文工坊的培训项目及内容。目前,6所班·墨学院2所中文工坊已面向海外中资企业的一线技术员工及管理人员开设了中文听说、工业中文、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电气生产安全、办公软件应用、企业管理等15门系列课程,培训学员达到34128人次。
三是强化内涵,开发推广优质资源。校企联合开发了18本《工业汉语》系列双语教材,《中文+跨境电子商务》等3项国家级教学资源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员NTA5等3项职业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19门课程标准,应急救援消防无人机教学装备等9项职业教育教学装备。开展了全方位国际校企合作实践,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我们将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理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