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同行三十载 逐梦奋进新征程——青岛大学举行创新发展大会暨高水平大学建设论坛

··

  大众网记者 李璐 曲顺 青岛报道

  5月13日上午,青岛大学体育馆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合并办学三十周年之际,青岛大学在这里隆重举行创新发展大会暨高水平大学建设论坛,回顾合并办学三十载波澜壮阔之路,携手开启创新发展新时代征程。

  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青岛大学1987级校友张海波,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邓云锋,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青岛大学原党委书记徐建培,青岛市政协原主席、青岛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延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侯慧君,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大学1979级校友葛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大学1978级校友王玉忠,中国工程院谢立信院士,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中国科学院贺林院士,中国工程院张英泽院士,中国科学院李景虹院士,康复大学(筹)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董尔丹院士,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青岛大学1987级校友赵燕,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出席活动。来自省市部门的各级领导,出席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的嘉宾,省内外兄弟高校领导,合作单位嘉宾,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青岛大学现任校领导、老领导、师生医务员工代表以及媒体朋友共1800余人参加活动。大会由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主持。

  创新发展大会在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拉开序幕。

  邓云锋在致辞中代表省政府向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青岛大学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要始终把牢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聚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动围绕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做大做强医学、纺织学等优势学科,扎实推动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加快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下决心在“双一流”建设上实现突破。要坚定扛牢服务发展使命任务,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换,更好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豪志在致辞时说,作为以青岛这座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学,青岛大学的成长始终与青岛的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青大已经成为青岛的一张闪亮名片。尤其是青大每年万余名毕业生中,一半以上都选择在青岛就业创业、施展才华,为青岛这座青春之岛不断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他希望青岛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培养新时代一流人才上取得新成效;突出优势特色,加强学科建设,在加快“双一流”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在创造一流科研成果上再创新业绩;聚焦城市发展需求,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校地合作,在服务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他表示,青岛市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青岛大学发展,通过省市共建、市校共建、学科建设、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青大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青大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创造更优环境,携手共创互利合作、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王玉忠代表青岛大学校友致辞。他回顾了自己在青岛大学度过的四年宝贵求学时光,并代表所有毕业生向母校和母校的老师们表达崇高的敬意、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他说,今日的青岛大学,依山傍海、一步一景,是师生心目中的最美校园;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办学特色不断彰显;英才云集、名师荟萃,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校风淳朴、治学严谨,莘莘学子人才辈出;科研强劲、成果丰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愿与母校同仁一道,加快推动纺织科学与工程建成国家一流学科,为推动山东省纺织产业建成世界级产业集群贡献青大力量。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作为兄弟高校代表致辞。他说,作为兄弟高校,对青岛大学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高兴,衷心希望青岛大学以合并办学三十周年为契机,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发挥优势、再创佳绩,实现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他表示,山东师范大学与青岛大学在长期的合作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后的岁月里,山东师范大学愿与青岛大学以及其他兄弟高校一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并肩携手、共谋发展、共书新篇,共同铸造山东高等教育新的辉煌。

  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作题为《大道同行三十载,逐梦奋进新征程》的学校创新发展报告。夏东伟在报告中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全校师生医务员工、海内外校友、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他说,作为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首批合并办学的高校,三十年来,青大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绘就了一幅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恢弘画卷,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第一个十年,学校以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学科和院系整合,1998年青岛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个十年,学校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时扩大办学规模;第三个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十年,也是青岛大学迈上发展快车道的十年,学校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开启了全面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新篇章。他从人才培养能力、学术创新成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发展势头等方面介绍了合并办学三十年来青岛大学的发展成就。

  夏东伟说,面向未来,青岛大学已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加快实施学科集群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国家一流学科的突破;要坚持“四个面向”,深化校地融合,擦亮医疗、纺织、教育、文化创意等服务地方的“金字招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齐鲁沃土中,写在青岛山海间;要坚守大学精神,建设大学文化,努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阵地。站在新的起点,青大人将秉持“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为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青大贡献”。

  王昆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全体教师表达了对青岛大学的感恩之心和挚爱之情,表示一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踏实工作,努力创新,不负时代、勇毅前行。

  学生代表在献词中庄重许下了“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荣校有我!请祖国放心,伟大征程,强国有我!请党放心,许党报国,复兴有我!”的铿锵誓言。

  大会通过现场大屏幕播放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青岛市政协原主席、青岛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延森,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军区少将政治委员、青岛大学81级校友王贵胜等心系青岛大学事业发展的领导,以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60多所兄弟高校和国外友好高校发来的题词、贺信和祝福视频。

  大会现场启动了“万名青大人”云端送祝福活动,青岛大学校友张海波、徐建培、赵燕、葛均波、王玉忠、青岛市市北区委书记高健、崂山区区长杨克敏、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青岛建设装饰集团董事长张波与夏东伟共同启动仪式。

  创新发展大会在奏唱青岛大学校歌中结束。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论坛中,邓传淮,青岛大学1979级校友、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分别作主旨报告。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四校合并,多源汇聚,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培养了一批学术精英、治国栋梁和行业翘楚,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青岛大学拥有教育部设置的人才培养14个学科门类中的12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69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8个。学校的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全国40位),其中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化学进入全球排名前2‰;17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全球399位,国内高校50位),27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17个学科入选USNews2023年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

  学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占全部招生专业的71%。获批国家一流课程22门、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建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22年度,学生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奖励453项,位居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59位,本科生深造率达到38.46%,就业工作入选教育部就业创业一百个经典案例。学校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93所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200余个。

  近十年,获批国家重大重点、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72项,位列“十三五”中国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百强榜67位,2018-2022年中国高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百强榜67位。到账科研经费从2013年的7600万元增长到2022年3.76亿元,增长近4倍。高水平论文数从2013年的700篇增长到2022年的5600篇,年均增长64%。学术影响力国际排名位居全球高校第600位,国内高校58位。2022年进入自然指数排行榜全球高校前300位,国内高校76位,科技成果转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百强。

  学校建有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防火阻燃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高分子杂化材料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等40个省部级创新平台。

  学校拥有专任教师总数2602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占比70%,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人员比例达到34%。全职聘任海外院士14人,柔性聘任中国两院院士1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7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91人,其中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7人,泰山学者124人。26名学者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位居中国高校第53位。在站博士后人数从设站初的30人达到目前的802人,累计获批各类博士后基金1098项。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今天的青岛大学,综合发展势头强劲。学校连续两年入围软科(ARWU)、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QS亚洲大学世界四大主流大学排行榜,连续四年位列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是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性高校、全国“来华教育质量”试点认证高校。

  在合并办学三十周年之际,青岛大学先后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署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与鲁南制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责编:李敏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