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志丨俄美沙特会谈4.5小时,俄乌冲突出现戏剧性转折
··
在俄乌冲突马上满三周年之际,重大转折出现了,且这次转折颇具戏剧性。
2月18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共5位代表,进行了持续约4个半小时的会谈。美国媒体评论称,这是美俄自俄乌冲突爆发近三年来“最重要的会谈”。

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美代表在沙特会面(央视新闻图)
美国国务院在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表示,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同样在当天表示,关于调解乌克兰问题的俄美谈判将于近期启动。他强调,俄美同意在不久的将来启动乌克兰问题谈判进程,俄方在获知美方谈判代表名单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确定俄方谈判代表人选。
看,这就是戏剧性所在——俄美两方在冲突当事方乌克兰根本不在场的情况下,就结束俄乌冲突达成了共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对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来说,这可就只有惊没有喜了。
针对18日俄美沙特会谈,当天正在土耳其访问的泽连斯基表示,“俄美的这次会谈让我们感到吃惊。”他在意的是“合作伙伴对我们有过多想法”。

正在土耳其访问的泽连斯基表示,土耳其和欧洲应该参与结束俄乌冲突的讨论,“谈判不应该在我们背后进行。”(央视新闻图)
会谈的前一天(17日),泽连斯基就向媒体表示,乌方并不掌握美国方面称将在沙特举行的美俄谈判信息,乌方不会参加该谈判,也不会承认任何谈判方达成的协议。
同时,18日当天泽连斯基称,因为不想有“巧合”,所以他取消了原定于2月19日访问沙特的计划,相关行程将推迟至3月10日。而据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泽连斯基推迟访问行程“以免给美俄在利雅得举行的会谈以合法性认可”。
泽连斯基还表示,土耳其和欧洲应该参与结束俄乌冲突的讨论,“谈判不应该在我们背后进行。”
当然吃惊并不足以表达泽连斯基此时的内心。他同样是满怀愤怒的,但访问沙特计划的推迟而不是取消,又体现了他敢怒却不敢言的憋屈心情。
正如2月15日,泽连斯基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公然改口(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对媒体表示:“我告诉乌克兰,我想要价值5000亿美元的稀土,他们基本上已经同意这样做。”泽连斯基当时也称,准备与美国就矿产协议“达成交易”),表示拒绝美国提出的矿产协议草案,称美国“未提供安全保障”且“不符合乌克兰利益”。第二天(16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休斯就称:“泽连斯基错过了特朗普政府向乌克兰提供的绝佳机会。”
而在俄美沙特会谈之后,18日的晚些时候,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回答提问时,严厉批评了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表示泽连斯基三年前就该结束这一切,就不应该开始这一切。他表示,泽连斯基本可以达成停火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央视新闻图)
特朗普甚至暗示,如果乌克兰想在谈判桌上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举行新的选举。
如今的乌克兰面临着艰难的两难抉择。继续战争,在缺乏美国支持的情况下取胜毫无希望;“屈从”于美国的停战方案,又难以接受其中对自身不利的条件。
显而易见,泽连斯基当下面对的形式也相当严峻。
泽连斯基承认,不排除美俄会对乌克兰下最后通牒,但他肯定会拒绝。他说:“如果(3年前)最困难的时刻,我们都没接受最后通牒,为什么我们觉得乌克兰现在会这样做呢?”
听起来,还真是颇为悲壮且悲情。
当然和乌克兰一样被排除在谈判之外的,还有美国的众多欧洲盟友们。

(央视新闻图)
过去近三年间,在美国的号召带领下,欧洲各国积极出钱出力出军火,全力援助乌克兰。哪承想,欧洲还在积极往前冲呢,猛一回头,最大的盟友美国却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和俄罗斯“和解”谈合作了。

特朗普与普京(拼接图,来源:视觉中国)
从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近一个半小时的电话交流,欧洲和乌克兰就被排除在外;到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表示,美国不打算让欧洲方面直接参与乌克兰问题谈判;再到18日俄美沙特会谈结束后,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在发言中明确提到俄美将进行单独谈判,这意味着针对乌克兰问题,乌欧暂不能上桌。
此时的欧洲十分紧张。
连日来,欧洲各国都在开会,商讨下一步对策。除了呼吁警告美国不要撇开欧洲外,欧洲也在探讨其他选择,比如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甚至向乌克兰派驻军队。

英国首相斯塔默:欧洲必须发挥作用,如果达成持久的俄乌和平协议,英国考虑与其他欧洲国家一起派遣地面部队,不过必须有美国的支持(央视新闻图)
2月17日,巴黎紧急会议结束后,英国首相斯塔默重申了欧洲国家需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联合向乌克兰派兵的提议。但他也补充说,欧洲维和部队“必须有美国的支持”。

法国总统马克龙(视觉中国资料图)
法国则提议建立一支“保障部队”,部署在未来停火线的后方,而不是直接进入线内。可1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又表示,法国未准备向乌克兰前线派遣地面部队。但他同时也表示,法国考虑与英国一道,向非战区派遣专家或部队。
而除了摇摆不定的英法两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等国则对向乌克兰派兵表现出相当不情愿。
正忙于大选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断然拒绝,称鉴于战争仍在进行,讨论军队部署问题“非常不合适”。

德国总理朔尔茨(视觉中图)
可以说是欧洲对俄罗斯最强硬国家之一的波兰,其总理图斯克同样表示,波兰并不准备派遣部队,但其愿意在后勤和政治方面提供支持。
由此看来,向乌克兰派兵,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态度上,没了美国的带领,欧洲各国根本难以合起一条心独立成事。但特朗普18日在海湖庄园举行的记者会上,已经明确表示“完全不反对”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派驻维和部队,但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一兵一卒,“因为我们(距乌克兰)很远。”
而在战局不利下,一起被排除在谈判之外的欧洲和乌克兰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欧洲媒体近日接连“甩锅”,宣称乌军没有正确使用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是造成当前战局不利的重要原因;而乌克兰则回击称,北约提供的培训过时且不符合俄乌战场实际情况。

当地时间2月18日,乌克兰士兵接受反无人机射击训练(视觉中国图)
怎么说呢,美国、欧洲、乌克兰,往日的三方盟友间,此时还不如一盘散沙。
而俄乌冲突,一场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短短一周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重大转折。
那么,在特朗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显著提速的俄乌和谈,是否意味着和平有望?可惜,表象之下,恐怕仍是波谲云诡。毕竟,美俄之间的关键分歧仍然存在。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和平不可能是简单的停火,俄罗斯不能再对乌克兰、对欧洲、对国际安全构成威胁。没有乌克兰和欧盟,就不会有可信的和成功的谈判,也不会有持久的和平(央视新闻资料图)
上海俄罗斯中亚东欧学会常务理事张耀分析认为,俄罗斯期望通过国际条约实现 “终战”,一劳永逸解决乌克兰问题;而美国的方案更像是 “停战”,只是暂停冲突,未解决“欧洲安全架构”这一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问题,且对乌克兰不加入北约未作出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承诺。
由此看来,俄乌和谈之路或许仍充满波折和变数。

海报新闻编辑 石慧 撰写(资料、观点参考:央视新闻、新华社、环球时报、北京日报客户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