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探路

··

  与外面的车水马龙相比,坐落于淄川东南部的龙泉镇和庄村显得安静了许多。

  这里似乎在憋着“大招”。

  关于此,透过党支部书记王连用每天数万步的计数统计,便隐约能看出些端倪。

  “厂子马上就要投产了,一会儿还有一拨安徽客商来洽谈合作。”王连用调试完设备,又急匆匆地捡起扔在一边的西装,手一抹额头上的汗,一脸油。

  王连用说的“厂子”,指的是由龙泉镇政府与联村党委共同成立的淄博龙盛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龙盛和),几天后,这里将正式投产运行。

  作为一座“八村共建工厂”,像龙盛和这样的案例,在镇域项目建设中并不多见。尤其是去年9月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到项目现场调研之后,这里更是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

  当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镇域各村在村庄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单打独斗”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的质效。如何为镇域经济提升开辟新的赛道,是龙泉镇也是淄川始终寻找的新方向。

  一家年产300万个菌棒的工业企业,龙盛和之所以能备受重视,其特殊之处,就在于背后承载的现实使命。

  可以说,龙盛和的出现,是淄川镇域经济提升新路径的一个探路和缩影。

  样板

  组建龙盛和并非偶然。

  早在去年年初,龙泉镇就确定了想法,然后于当年6月份列好了项目。

  龙泉镇党委书记冯明告诉记者,龙盛和项目推行“国资介入、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增收机制,计划投资1000万元。

  其中的落地关键,在于对高速路占地补偿村集体资金的统筹使用,也就是来自整合和庄村、龙四村、韩圣村等周边8个村的高速公路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共计700万元左右,这也是“探路”的有力例证之一。

  淄川新修建济潍、临临两条高速,总投资约173亿元,横穿全区102个村,尽管各村都收到了高速公路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但是如果村庄分不好、用不好、花不好,补偿安置费将成为一颗“定时炸弹”,给村庄带来许多隐患。

  于是,为了用好这笔“巨款”,淄川区出台了整合高速路占地补偿村集体资金的通知,决定由区财政平台归集统筹,资金可由村申请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及产业发展,每年按6%的利率支付利息作为村级的稳定收益,这样既增加了村集体持续收入,又保障了村庄发展。

  此后,龙泉镇将上述涉及的8个村进行联建并成立联村党委,在共富公司运营管理方面,以组建龙盛和的形式,负责菌棒厂运营管理。

  “我们以生产平菇菌棒为主,主要面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市场订单量大。通过实行以销定产300万个菌棒,预计年利润可达200万元,去除日常运营费用和分红,预计带动8个村增加集体收入120万元—150万元。”王连用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此外,依托金融助农政策,项目出现资金短缺时,可快速办理低息贷款,支持项目运营。“得益于此,今年我们计划在和庄村及周边联建村新建8个蘑菇大棚用于鲜菇养殖,可提供60余个工作岗位,预计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王连用说。

  以上举措,让资金有了保障,龙泉镇也便有了下好共富项目带动“强手棋”的底气。

  破题

  探路,为的是助力破解镇域经济提升困局。而透过龙盛和样本,似乎能看到更多借鉴。

  解决好资金问题,让各村不再有后顾之忧,后续的关键是如何发挥“能人”作用,这也是王连用走马上任的原因。

  除了有着17年乡村管理经验,王连用的另一重身份,还身兼隆泰机械企业负责人,与七河生物、河北国煦生物、黑龙江华腾生物等国内食用菌企业有过深入合作。

  资料显示,隆泰机械以食用菌自动化设备为主要经营项目,目前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食用菌自动化装备生产企业之一,其行业地位优势明显,特别是在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改造方面,已在行业中领先。

  “王书记侧重于产业发展集体增收,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市场开拓,都有着丰富经验。”这是龙泉镇领导班子在物色人选时给出的建议。

  这一点,与淄川相关部门此前关于镇域经济的研判分析有所呼应——

  村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以来,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明晰,缺乏系统化发展思路,对以依靠租赁费收入维持村庄运转的现状没有找到有效突破口,过分强调缺乏上级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加之顾虑重重,缺乏干事闯劲和创业精神。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方面缺少有力的措施和系统规划,结合全镇层面规划项目和产业方面存在很大短板。

  那么,结合龙泉镇产业布局和负责人角色定位,不难发现,龙盛和发力食用菌产业的布局显然是有意为之。

  同时,王连用到岗后一直“没闲着”,除了按照最先进的生产模式进行厂区规划,他还第一时间从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专业高薪聘请了优秀人才作为企业的“智囊团”。

  在王连用看来,一直以来,村庄发展对村书记的个人能力水平以及社会关系的依赖性偏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创业增多,在村内发展及熟悉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技术的人才匮乏。同时,受限于村庄条件和产业发展规模,村内企业吸引力低,市场面临着吸引不到人、缺乏带头人等人才困局。

  “关系托付在我这里走不通,做企业需要专人做专事,看的不是老乡是能力,先以人才兴企,再以企业育人。”王连用表示。

  除此之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镇域经济受土地要素制约相对明显,各村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发展空间受限,对发展产业项目掣肘明显,亟需一个能够整合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抓手,来统筹用地等方面需求。同时,在项目开发建设、农产品销售、品牌形象打造等方面,也缺乏对上对外平台渠道。

  探路

  龙泉镇的“探路”远不止于此。

  2023年,淄川区成功入选“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乘此东风,龙泉镇通过持续深化“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分别成立劳务、土地、置业等7家合作社,村集体以资产、资金,百姓以劳务、土地等入股。在“一村一策”的主导下,龙泉镇通过发展油菜、芝麻、水果玉米、小米等多种作物耕种,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发展以及土地的集约利用,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

  “比如,和庄村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实行油菜、芝麻等作物轮种,每亩地仅种植作物收益可达2900元左右,村集体每亩地可增收900元左右。如果进一步深加工油菜籽和芝麻,还可以实现3200元/亩的收益,减去土地、种植、加工成本,比种植作物增收300元左右,这样村集体每亩地可增收1200—1500元左右,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辐射带动了周边韩圣等村实行类似模式。”王连用说。

  此外,龙泉镇还通过劳务合作社,推行“庭院经济”。

  作为磁性材料产业最早起步的乡镇之一,龙泉镇有磁性材料企业20家,年产值近2亿元。由于磁性材料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生产,针对这一发展特性,龙泉成立了磁性材料产业联盟,由劳务合作社与磁性材料联盟合作,将企业的用工需求与村内的闲散劳动力进行衔接,百姓在家中务工,既不耽误照顾家庭也实现了增收。

  冯明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4年,龙泉镇将开展以“我在现场”为主线,“项目建设”“民生建设”两大提质为主要内容的“一条主线两大提质”活动,不断探索增收新渠道,强化村集体资产监管,盘活闲置资产,推动村集体收入提质扩面,落实党建引领共富模式,探索光伏、绿电等绿能赛道……

  如何实现“镇域经济”提能升级?外界期待担当探路者的龙泉镇,未来能带来更多惊喜。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