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
近年来,经开区紧紧围绕“开放之区·活力新城”目标,坚定不移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通过下好“三步棋”,强化“三保障”,聚焦“三要素”,夯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根基,促进合作社经济提质增效,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30个村均领办了合作社,实现全覆盖,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达600余万元,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经开区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区级成立由区直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制定下发《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领办原则、领办类型、实施步骤,推动合作社规范组建。
抽调工作组成员组成宣讲团,到各镇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题宣讲,帮助转变思想,凝聚共识;积极学习烟台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做法,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烟台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专题研修,开拓村党支部书记发展思路,提升带富致富能力;抓实村“两委”换届工作,30个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班子里至少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对全区所有村资源进行摸底,建立工作台账,摸清各村“家底”;工作组逐村开展督导调研,帮助指导合作社规范成立程序、规划产业发展项目,找准产业方向。目前,全区所有村党支部均领办了合作社,入社户数达到3000多户,实现全面覆盖。
聚焦合作社成立初期缺少资金、技术等问题,威海经开区做好资金、政策、技术三方面保障,帮助合作社度过“困难期”。
各镇分别设立200万元“资金池”,村集体从“资金池”中申请扶持资金,作为集体资金入股到合作社,镇党委与村集体签订协议,要求村集体每年在合作社分红后,拿出一定比例的村集体分红资金作为反哺资金,重新注入镇“资金池”,维持“资金池”的良性循环、持续运转。目前,已扶持2家前景较好、风险较低的合作社,投入资金150余万元。
出台《关于推动“三农”工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整合涉农资金、涉农政策,设立乡村产业振兴奖补资金,支持合作社健康发展。累计对符合标准条件的5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给予政策性补贴110万元。加强与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沟通联系,开展“农担贷”“强村贷”业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有贷款需求的6家合作社逐一上门提供服务,拿出个性化帮扶方案,累计提供贷款700余万元。加强与农科院、涉农企业沟通联系,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村指导12次,帮助合作社规划产业发展项目,提供产业技术支持,提高产业收益。与威海农科院合作设立了全市唯一一处“威海市薯类脱毒技术重点实验室脱毒种苗繁育试验示范基地”,成功培育13种脱毒甘薯种苗,带动合作社年均增收30余万元。围绕管理、销售、品牌等要素,威海经开区进一步规范提升,提高合作社发展效益。区级制定下发《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围绕产业、扶持、服务等方面,明确9条意见,对已经成立的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划分为产业提升类、产业项目孵化类、抱团发展类三个类型,精准施策,加快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通过搭建线上平台,深化“党建+互联网”销售模式,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天然乡村普惠电商平台”,搭建线上小商城,共享客户,拓宽销路,实现线上收入100余万元。通过搭建线下平台,积极组织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联系本地的“家家悦”超市,采取召开恳谈会的形式,让合作社直接与“超市”见面,推介产品,有合作意向的可现场与超市签订销售协议,从而加快社超对接步伐,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每年9月份,依托 “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在开幕式上设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品区,大力宣传推介合作社产品。
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和品牌提升工程,以市场为需求,以当地资源为载体,着力引导合作社深入挖掘品牌内涵,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已打造“苕佳蜜香”“沙龙王家”“石家河”等3个特色品牌,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