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周到”营商环境大家谈③:抓项目 促投资 2021年滨州开工建设56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邱延岗 张学瑞 郭峰 见习记者 张鹏 张迪 纪超越 滨州报道
编者按:滨州市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锚定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争二抢一”的目标定位,坚持顶格推进、顶格协调,上下联动、统筹发力。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等“三方案一清单”,细化分解重点任务325项,覆盖了省对市考核全部改革任务,并逐一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月考核”。研究制定了《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工作专班推进、市级领导协调、定期调度通报、月度考核、周联席会议、信息报送、定期学习研讨、重点督导、问题督办、对上沟通汇报10项工作机制。组织18项指标牵头部门对标国内、省内标杆城市,主要对标了上海市、南京市等13个标杆城市的56项重点改革事项,明确了对标标准、对标事项、完成时限。为在全市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致力打造“‘滨’至如归‘州’到服务”品牌,形成了“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浓厚氛围。滨州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联合大众网滨州频道推出“滨周到”营商环境大家谈系列报道。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一场思想观念、治理效能、能力作风的深刻革命。近几年,滨州市发展和改革委聚焦企业和群众所需所盼,从信用体系建设、建设项目审批、重大项目服务、招标投标监管等方面,着力打造“滨周到”品牌。近日,滨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庆霞做客“滨周到”营商环境大家谈系列访谈节目,详细介绍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重要举措。
王庆霞说,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夯实工作基础,归集信用信息1.3亿条,今年以来连续两次在省“双公示”评估工作中名列前三位。强化信息应用,创新性地建立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截至目前为609家失信企业完成线上信用修复;在全国“信易贷”平台(滨州站)累计为本地企业授信达13.25亿元。深化“白名单”制度,有效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制约,两年来共认定“白名单”企业90家,累计新增授信31.68亿元,新增贷款29.75亿元。
“市发展改革委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重点抓项目、促投资。”王庆霞说,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按照“时限压无可压,材料减无可减”的要求,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时间由省要求的2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备案告知由7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评估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加大项目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问题,建立要素保障清单,打好“组合拳”。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135个省市重点、民生、基础设施类项目预支新增计划指标9945亩,为省市重点项目授信244.86亿元,投放贷款66.31亿元。推动项目落地落实,探索建立“指挥部+专班”推进机制、问题闭环解决机制、“过堂会”等推进机制,推进项目早落地、快实施。2021年,开工建设56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截至9月底,完成投资864.52亿元。
招标投标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市发展改革委都做了哪些工作呢?王庆霞介绍,市发展改革委秉持“服务就是最好的监管”的理念,在招标投标监管方面,加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互联,截至目前,依托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平台,共为本地企业融资2.34亿元。推广使用保函、担保或保险等方式缴纳投标保障金,减轻投标企业负担。出台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和严重失信主体限制制度,开展信用联合惩戒,“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作为典型案例,将投标企业、代理机构的投标信用、社会信用、履约信用和服务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动态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招标投标活动中,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滨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庆霞说,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严格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各类市场准入门槛壁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全市每年新增市场主体7万户左右。高效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围绕土地、金融、能耗等要素,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全要素的保障。提升信用惠企服务成效,深化推动企业信用评价和个人信用评价,进一步扩大“白名单”企业覆盖范围,让更多信用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享受更便利的融资增信服务,全力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