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杭州①|一位外省人感受到的贴心:暖心政策想在前头,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
编者按:随着深度求索(DeepSeek)的爆火,杭州“六小龙”现象引发全国关注。很多地方纷纷反思。一时间,“为什么XX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成为热门话题,各种前往杭州的考察、学习活动也频频见诸报端。
但,“六小龙”之所以是在杭州,其背后肯定有无法被轻易复制的内核。近日,海报新闻记者深入杭州蹲点采访,对话高新科技创业者、政府工作人员、大学教授、个体创业人员等数十人,希望通过一例例鲜活而又真实的故事,一窥其背后无法被轻易学到的“秘诀”。
2025年2月23日,浙江省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暨“留·在浙里”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在杭州举办,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洽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珈玮 陈洋洋 杭州报道
最近,在杭州出差的外省某城“95后”年轻人张勇有些“破防”。
他发现,虽然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各类引才政策,但杭州的人才政策力度要远远大得多,也要贴心得多。许多年轻人在这里享受到了更实在的人才政策。
这次出差过程中,张勇遇到了许多在杭州打拼的年轻人。在滨江区海创基地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黄芳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故事,令张勇印象深刻。
“我是杭州高层次人才中E类人才,每个月享受2500元购房补贴,孩子还能在这里免费上幼儿园。”黄芳告诉张勇,杭州给人才的“福利”很多,ABCDE类高层次人才都可以按等级享受购房补贴、落户优先、车牌免费领、子女入学等多方面政策。
大额的购房补贴是最令张勇心动的“福利”之一。黄芳告诉他,在购房方面,杭州A类人才最高补贴800万元、B类200万元、C类150万元、D类100万元。此外,杭州市各个区的人才补贴政策也很“卷”,为了吸引人才安家,有的区甚至推出“人才买房可免5年高速费”的政策。
2023年3月27日,杭州,航拍滨江区的海创基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黄芳来说,最令她感到贴心的是子女入学政策。2023年,黄芳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入园年龄。因为一家人的户籍和房产都在萧山,黄芳原以为孩子只能回萧山就读。发愁之际,她听说前几年滨江区政府在多个园区建了“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园区人才的子女不看房产和户籍,可入园免费就读。就这样,黄芳的孩子顺利在滨江区入学,她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杭州人才认定流程也非常简单。就是公司在我的材料上盖上章,我从网上提交后,3天就审核通过。全程零跑腿,根本不需要到现场办。”黄芳告诉他,人才认定成功后,还可以领到一张电子“人才码”。凭借“人才码”,她在杭州可以一码走天下,轻松享受看病、免费乘车、免费旅游等便利。
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海创基地,是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河南小伙赵展展在杭州的经历也令张勇印象深刻。
2018年,“80后”赵展展凭借一手“捏脚”绝活,拿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评杭州C类人才,按照当时的政策,可享受125万元购房补贴。2020年,赵展展跟妻子买下一套89㎡的房子,终于实现了在杭州安家的梦。
张勇告诉记者,他在老家也被评为E类人才,但既无购房补贴,也无租房补贴,并且高层次人才需要满足种种条件才能享受政策。一些优惠政策还需要在不同的APP上办理,有的甚至还要到现场办理,十分麻烦。张勇梳理核对完各种条条框框,发现自己真正能享受到的优惠,仅有免费乘公交这一项。
杭州市相关部门发布的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资金政策。
张勇发现,杭州人才的认定标准更“包容”,种类也更多。
记者梳理发现,以中国新闻奖为例,在杭州,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署名前三位的主创作者均可评为C类省级领军人才,可享受150万购房补贴等优惠;而在张勇老家,同级别的奖项,仅有署名第一位的,才有资格申请人才评定。
人才因城而聚,城市因才而兴。同样是人才政策,杭州未必是全国力度最大的,但杭州却让张勇最动心。
“我觉得,杭州对人才很贴心。暖心的政策都想在前头,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张勇感慨。
(为保护隐私,文中张勇、黄芳为化名)


